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十国帝王 > 分节阅读 201

分节阅读 201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个时辰之后,丁黑来报,斥候副将刘文归来,带回重要军情!

李从璟连忙让刘文进‘门’,在详细听取了刘文的汇报之后,他回身到舆图前,手指在舆图上来回滑动,沉思良久,最终手指落在几个点上。

“白狼水东西五十里之内,蛮贼万骑‘精’兵无法隐蔽过河,百里之外,可渡河之地有多个,该如何确定契丹‘精’骑会从何而来?”李彦超焦急万分,双手不停相互锤击。

李从璟忽然在舆图前转过身,环视众将一圈,沉声道:“如今最坏的情况,是契丹万余‘精’骑已经渡过白狼水,正奔我营州城而来!耶律敌刺如此布置,定是打得两面夹击的主意。一旦时辰到了,其以数日渡河作战得出的作战经验,指挥契丹大军正面渡河,而以‘精’骑背后偷袭,则我等腹背受敌!”

“这……这可如何是好?”

“形势危急,契丹大军来势汹汹,兵力又数倍于我,加之两面夹击,我等虽有城池可守,终是困守死地,难免受制于人!军帅,撤吧!”

“军帅,放弃营州,南撤吧!”

“硬拼难胜,自陷困境罢了,军帅,撤吧!”

“南撤吧,军帅!”

四十七北境边城战事烈庙堂云谲天下变8

(稍后还有四千字的第二更。。)

李彦超抱必死之志出征,然却并未死在‘激’战中,而是大胜凯旋,因此他平安入城之后,对李从璟更加敬服。

李从璟不知李彦超心中所想,却也从李彦超的眼神中感知到了他的“热切”、“忠诚”,那是一种想要在他麾下,随他征战四方、建功立业的冲动,李彦超不曾掩饰,李从璟亦不难发觉。

相比之李彦超剧烈的情绪‘波’动,郭威、孟平就要淡然得多。作为百战军将领,对李从璟和莫离“神鬼莫测”的计策,他们早已习惯,今日之胜,不过是厚重的征战手册上,又翻过去了平常一页罢了。

在李彦超、郭威等率领唐军主力入城之后,应该是察觉到克城之事,一时不可为之,契丹大军停止了对营州城的围攻,撤退到营地中去了。李从璟因是对诸将笑道:“契丹虽渡河,攻城不到一夜便引退,非是其不愿克城,实不能为也!今我有诸位虎将若卿等,又有八千虎贲将士为羽翼,你我同心同德,契丹蛮贼人数虽众,又能奈我何?”

诸将闻言皆振奋道:“有军帅统军,虽以一敌十,我等不惧!”

李从璟坦然受了这句“奉承话”,和诸将环视城外契丹大营、军阵。近处灯火边地,如浩瀚星海,感受到夜风扑面,耳畔呼啸的北风含着旷野的寂静,他真诚的对诸将言道:“之前骤闻耶律鲁多奇袭时,军中-将士多有担忧怯战者,一日之间而能让形势巨变,多亏众将士众志成城,‘欲’展我大唐儿郎之勇武,不叫契丹蛮贼以为天下无豪杰。幽云数十万百姓,数十年来翘首以盼王师北伐,人人渴求和平若久旱望甘霖,今我等至此,不可叫百姓失望!”

李从璟言辞恳切,众将皆能感受到他言语之间的厚重情义,李彦超叹道:“军帅有悲天悯人之心,心怀天下,目有苍生,幽云能得军帅来坐镇,是百姓之福!”

郭威眼界更宽广些,李彦超话音落下,他接着道:“本朝自安史之‘乱’以来,九州失宁,各地屡有战事,臣子不轨,逆子作‘乱’,更添蛮子为祸边境,我大唐子民早已苦不堪言。尤其是黄巢之‘乱’后,山河破碎,盗贼四起,贤者死于荒野,小人窃权于朝堂,朝廷赏罚失度,天下一片末日之象。想当年高祖太宗在世时,四海升平,八方来朝,上有君王得‘天可汗’之美誉,下有百姓以身为唐人而自豪,万里之外无数夷人不顾万里之遥、关山险阻,只为来我朝一睹天威,当时中原是何等盛世之象?而今不过百年,世风日下,贼寇丛生,国人惶惶,区区草原蛮族,竟然为患边地数十年而不能制,令人痛心疾首!”

郭威有愤然之气,这番话说得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的确,太宗武后时,大唐最是鼎盛,以草原为后‘花’园,以西域为庭院,兵锋越过里海,周边无数小国来朝,争先恐后。大唐的子民走在路上,都是‘挺’着‘胸’,昂着头的。

不过郭威这番话有些犯忌讳,“崇古贬今”,那不是变相批驳当今的皇帝李存勖,说他不贤么?是以李彦超等人虽深以为然,亦有类似感叹,却不敢接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不就是眼下的世道么?惜乎王公贵族,不知体恤民力;痛哉满地权贵,不知发愤图强!”在片刻的沉默之后,有人率先打破沉静,话一出口便是“大逆不道”之言。众人循声望去,就见孟平眼有‘激’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