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恐怖悬疑 >藏地密码 > 分节阅读 238

分节阅读 238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两条:一条是洁白的神山之路,另一条,是漆黑的冥河之路。

《藏地密码7》中,大探险家们选择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穿越xī • zàng有史以来最神秘的河:冥河。他们在漆黑的xī • zàng地下,向下,向下,向下,直到抵达xī • zàng地下深处……路之终点,会是香格里拉吗?

谜团之三:香格里拉到底什么样?

根据藏经记载,香格里拉是一个被双层雪山环抱的王国,那里有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金矿及纯净的空气。天地浩瀚无垠,乱石铺天盖地,憾人心魄,1145个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乱石间,碧蓝如玉如同天堂之水,吸取了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远远看去,充满灵气的山谷中,翡翠般的青草绿树之中,是那沉甸甸的田地和隐在密林深处的寨房。那里的居民有着超凡的智慧,摒弃了偏执、痴迷和贪欲……

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藏地密码7》中,大探险家们穿越冥河,历尽千辛,终于抵达香格里拉,却发现了一个可怕的历史真相,原来真正的香格里拉并不仅仅像传说中那样,香格里拉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谜团之四:香格里拉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那次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大量经典和圣物埋藏起来,随后将其秘密转移至一个隐秘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修建了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这就是藏地密码的终极探险之地,竟然就隐藏在香格里拉中,而希特勒当年两次派军队寻找的事物,也在香格里拉深处!

香格里拉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香格里拉有何种惊人的历史?

谜团之五:开启藏传密教最高法典:大天轮经

藏传密教最高法典《大天轮经》,鲜为世人所知。

这部集密教之大成的经文,从它现世的那一天起,就处处透着神秘。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代表人物,阿底峡大师入藏设坛,开讲大天轮经的第一讲便强调,这是一部从xī • zàng流传出去的经书,他只是把这部经文又带了回来。可是,却没有人知道,这部经书,是何人,于何时所著,而经书上包罗万象的内容,更是让人猜不透。

《藏地密码7》中,这部藏传密教的最高法典将被缓慢开启,它会告诉世人什么秘密?百万“藏迷”拭目以待。

谜团之六:还原“喜马拉雅海”神奇世界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xī • zàng原本是一片宽广无际的大海,海边有一处森林,所有生物都在森林中自由的嬉戏,直到有一天,大海突然退去,露出了茂密的森林和草甸,和五座高峰,那五座高峰,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以珠穆朗玛为中心的五座最高峰。直到近二十年,科学家们才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史前的海洋生物,包括三叶虫、菊石、鹦鹉螺等一些化石标本,证实了这个美丽的传说,并把这个传说科学命名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史前的这一片汪洋,则称之为“喜马拉雅海”。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这喜马拉雅海,早已退去,融入今天的印度洋领域。

可是,《藏地密码7》中,大探险家们却在xī • zàng地下几千米的深处,又遭遇了一片黑暗无边的海域……在xī • zàng的远古时期,喜马拉雅海周围这片土地曾诞生了什么样的文明?xī • zàng那时候真的曾是世界的中心吗?

第四十六章大天轮经:藏密最高法典

方新教授道:“怎么不可能?你知道狼的社会团体吗?一头幼狼从断奶后到学会团体协作捕猎,学会认清自己在社团里的等级和地位,学会辨认猎物的身体健康状况,守护自己的领地等等,谁教它们?还不是老狼教小狼。按照文中的说法,应该有百余头獒生活在一起,它们只需将这些技能,当作自己生存和捕猎的必要技巧,传给下一代就可以了,所以獒能训獒,獒能教獒,不需要人去干扰。问题是德军为什么要把它们作为资料收集成册?难道是说,德军在二战中也准备发展兽战?”

第一节地图上的页码

方新教授道:“怎么不可能?你知道狼的社会团体吗?一头幼狼从断奶后到学会团体协作捕猎,学会认清自己在社团里的等级和地位,学会辨认猎物的身体健康状况,守护自己的领地等等,谁教它们?还不是老狼教小狼。按照文中的说法,应该有百余头獒生活在一起,它们只需将这些技能,当作自己生存和捕猎的必要技巧,传给下一代就可以了,所以獒能训獒,獒能教獒,不需要人去干扰。问题是德军为什么要把它们作为资料收集成册?难道是说,德军在二战中也准备发展兽战?”

卓木强巴摇头道:“这个……”

方新教授道:“这件事先放这里吧,来,跟我说说你们这次去工布村发现了什么。找到入口了吗?”

张立道:“何止,我们还验证了地图,连地下河的船都找到了!”

“什么船?”方新教师问道。

岳阳简短地将他们看到的牛皮船向方新教授做了描述,又取出图片让方新教授看,教授看了之后,神色严肃道:“看来是这样了,这不是牛皮船。”

“嗯?”卓木强巴惊奇道:“我们xī • zàng不是只有牛皮船么?”

方新教授道:“你太小看xī • zàng的科技了吧,强巴拉,不过也难怪,时至今日,xī • zàng很多古文明都未被发现,由于高原河流湍急,两岸夹山,才只剩下牛皮船了。这种大船,在吐蕃历史上有过记载,称作蛇船。古代xī • zàng有两种常用的船,一种是木结构的大船,叫马头船,先后经历了方底、尖底、楔底三个时期,容纳的人数也有20-50人不等,据说莲花生大师就是乘坐马头船来xī • zàng的;而另一种就是今天仍在使用的牛皮船,一开始牛皮船是圆底的,很像今天的碰碰船,后来才发展成梯形。除了这两种常用船,还有独木船、凹槽双木船等,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而有所改变,但是这些船多少都有一些问题。”

方新教授在桌面上画了一条方船,道:“拿马头船来说吧,它容积大,装的人多,适合长距离行船,但是xī • zàng大部分地区河道狭窄,坡度很陡,马头船容易触礁翻沉;牛皮船呢,它轻巧耐用,不怕碰撞,就算是激流勇漂也能胜任,所以至今还在使用,但它体积太小,通常只能坐3、5个人,而且不利于长距离运输,顶多作渡河用。所以,后来就有藏民发明了这种将马头船与牛皮船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既轻巧耐用,又能乘坐多人的蛇船。船心由多节龙骨嵌合连接,酷似脊椎动物的脊椎,再由龙骨伸出船肋,而船身呈梭形,狭长灵动,整条船就像一条巨蟒,所以又称蛇船、蛇形船,也有地方叫龙舟,但和内地的龙舟差别很大。”

岳阳讶道:“教授,你什么时候对船也这样有研究了?”

方新教授淡淡一笑,道:“从倒悬空寺回来,听强巴拉说起那些壁画,我就开始留意古藏出现过的大船,查到一些资料。”顿一顿又道:“但是,这蛇船的资料却是塔西法师提供的,在历史资料中没有佐证,而且,当时我就怀疑,哪里去找那么大的皮来绷制这么长的船,你们带回的资料给我提供了实物证据。”

亚拉法师和张立取出资料,岳阳指着蛇形船道:“现在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又有新的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