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3
从帝国大厦中,是得到了不少资料的,我们手中掌握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还有,整个苏俄时期不得不提的一个家族:罗氏家族——这是从塔西法师他们那边得到的情报——这个家族的祖上罗列罗夫斯基曾先后跟随普尔热瓦尔斯基和彼夫佐夫进行xī • zàng探险活动,其后子孙便再没中断过对xī • zàng和帕巴拉的研究,他们显然比别的俄国人走得更远。苏联十月革命时,罗氏家族迁往欧洲,罗夫斯基的第四代孙罗列赫罗夫斯基游学欧美,在巴黎、伦敦等地求教过许多藏学和汉学大师,还在美国就读过。1923年他和他的父亲经达拉克,转和田、苏、蒙,再从xī • zàng出锡金,历时五年,发掘出大批的经文、古卷。他自称在黑河附近发现了一座荒废的苯教寺庙,从寺庙里取出了完整的苯教丹珠尔和甘珠尔。还发现了无数唐卡,他写了本书,详细地介绍了xī • zàng苯教的历史踪迹。罗列赫很精明,他知道xī • zàng历史存在很多空白期,在他那个年代研究藏史的人已经很多了,而从历史上似乎很难取得突破,所以他另辟蹊径,专从古代唐卡绘画和寺庙的佛像、壁画中寻找帕巴拉的线索,就和图奇一样。”
这时候敏敏补充了一句,道:“图奇是意大利探险家,他专门从藏民的金属饰品中,特别是从天铁、天珠里面寻找有关帕巴拉的线索。他坚持认为,天铁和天珠以及其他一些金属饰品,都有可能是从xī • zàng那段空白史遗留下来的,从这些饰品中能找到帕巴拉的线索。”
卓木强巴接着道:“罗氏家族获取的资料,一部分流回到苏联,而另一部分应该是到了美国。美国可以说是最晚知道帕巴拉的国家,毕竟相隔最为遥远,而各个国家都是保密进行的,但是美国对帕巴拉的重视程度可以说还要远远高于英、俄、德等国,而且美国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惊叹。1939年他们才获得帕巴拉的信息,在1939年底,他们就成立了一个专门的xī • zàng情报机构,由当时的欧洲战略分析部负责人,也就是后来人称中央情报局之父的威廉·多诺万直接负责。在1942年底,也就是德国正积极筹备第二次进入xī • zàng的时候,百忙之中的威廉还不得不专门分出人手,来研究一切与xī • zàng有关的信息。美国人比英国人更聪明,他们没有直接与哈勒等人接触,他们也知道在印度区英方占有优势。美国情报部利用国民党政府想修筑一条穿过xī • zàng的中印公路以便运送战争物资的机会,派遣了优秀的特工潜入xī • zàng,与xī • zàng的贵族和地方势力进行秘密接触,也是想抢在德国人前面一步找到沙姆巴拉。
“除了这几个大国之外,还有法国、意大利、日本等许多国家都蜂拥前往xī • zàng,在二战期间,他们也都派了间谍去xī • zàng。穿着各色服饰、操着各种口音的外国人你来我往,那时候的拉萨像个国际大都市,但是没有藏民知道,那些来来往往的外国人究竟在寻找什么。”
4、三大疑问
稍许沉默后,岳阳道:“我有个疑问,强巴少爷。如果说那些探险团队是以金钱为目的,以至于不顾性命也要去寻找帕巴拉,我可以理解。但是,若以国家为单位,特别是像英、美、德、苏这样的国家,他们又怎么会对帕巴拉如此感兴趣呢?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掠夺资源与文物吧。”
卓木强巴点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这些国家的行为的确让人费解,但事实确实如此。我们都知道,xī • zàng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而且一直默默地伫立在青藏高原,在福马进入xī • zàng之前,几乎就没有什么外国人涉足xī • zàng;自打福马传出帕巴拉的消息之后,仿佛在一夜之间,xī • zàng就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那些国家不管距离xī • zàng有多远,也不管他们自己的领土和实力有多大,似乎都想把xī • zàng纳入自己的囊中。”
方新教授开口道:“其实,这件事我们是这样理解的。探险队是一个小团体,找到一笔宝藏,够他们十几个人吃一辈子,他们就可以为之不顾性命地冒险。而国家是一个大团体,如果发现一笔宝藏,够一个国家吃上几十年,那它为什么又不可以为此发动战争呢?其实,我们一直只知道帕巴拉是一个大宝藏,但是它究竟有多大呢?这就先要弄清楚帕巴拉究竟象征着什么。从狭义上说,帕巴拉象征着汉族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王朝——唐朝和藏族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王朝——吐蕃这两个王朝的全部财富!记住,这里的强盛不是单指它的军事实力,而是指当时他们的科技、农贸、机械、医药、天文数术等各个方面都处于鼎盛时期,甚至可能包括了许多遗失在历史中,连今天也无法达到的科技成果。从广义上说,要包括当时向唐朝、吐蕃进贡的国家,帕巴拉可以被看做那个历史时期整个亚洲的全部财富积累。就其历史文物价值而言,单是我们掌握的材料,它最起码也相当于一百个圆明园。这样你们就可以知道,帕巴拉究竟是代表怎样的一笔财富了吧?”
方新教授的结论让张立和岳阳都听得走了神,只能在脑海里想象“一百个圆明园”是一个什么概念。
方新教授转向卓木强巴道:“强巴拉,我给你提一点建议。”
卓木强巴道:“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