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97
局。
虽然国奥队拿到了奥运金牌,但也不代表他们就一定适合国家队,毕竟国奥队和国奥队的战术体系是不一样的。
如果成绩好那就罢了,就算有人不满,也没借口发泄。可一旦成绩不好的话,那对于高宏博和国奥队的小将们来说,压力就会铺天盖地袭来。
而偏偏国奥队球员们入队的第一场比赛就是和日本这个小组最强大的球队交手……
还是客场!
如果这场比赛输了之后,高宏博不知道会不会面对国内某些人的压力呢?国奥队的球员们会不会也成为牺牲品?
其实高宏博完全没必要一口气招进这么多国奥队的球员来,对国家队球员是一个冲击不说,还要让新人重新来适应国家队的战术。
但高宏博已经招了这么多人,说什么也没用了,高宏博有些时候固执的让人难以置信,想不明白这个瘦小腼腆的男人体能怎么会蕴藏着那么具有爆炸力的力量……
他在长春队执教的时候也是这么固执的,固执让他带领长传亚泰这支“平民球队”历史性的拿到了中超联赛的冠军。但也是因为固执,让他在冠军之后,和球员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被俱乐部解职。但是失去了高宏博的长春队再也没有能够找回失落的荣光。
高宏博也不是一个善于处理自己和媒体关系的主教练,在他刚刚成为主教练,执教广州松日俱乐部的时候,在一场与塔瓦雷斯率领的四川全兴交锋之后,输掉比赛的高宏博就在新闻发布会上直斥对方靠裁判,然后不给记者提问的机会,就起身走人了。
因为这些性格,高宏博在媒体当中一直都不是很受欢迎的。去年万达集团赞助足协的时候,就一度传言他要被一位有名气的洋帅所取代,当时在媒体上也有一些批评高宏博的言论,认为他并不能带给中国足球长远的进步,实力有限,并不是中国队所需要的最佳人选。
亚洲杯前他的“亚洲三流论”和“亚洲杯练兵说”也引起了不少球迷和媒体的批评,舆论环境对他非常不利。
结果最后亚洲杯的亚军和球队在整届亚洲杯上的表现实在是太惊艳了,舆论对高宏博的赞扬声又多了,这个时候大家就不说什么“亚洲三流”和“亚洲杯练兵”的好坏了,有关要换洋帅的事情也追歼没了声音。
展现在大家的眼中的,就是高宏博依然坐在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上。
这个时候有媒体又评价了:高宏博和世界一流的主教练还有很大的差距,他和所有在中国国内执教的中外教练比起来,也不是最好的那一个,但他是最适合中国足球的那一个,这就足够了。
对于习惯了好高骛远的中国足球来说,其实是卡马乔还是里皮都不重要,世界名帅果然水平好段位高,可让大学教授来教小学生,这都不是浪费资源的问题了,这是根本不对路的问题。
以中国足球目前的水准,请穆里尼奥和瓜迪奥拉来都没用,还是土生土长的高宏博更懂中国足球,也更有动力来改变中国足球的现状。
不过足球是一项更重视结果的运动,如果不是中国队在亚洲杯上拿到了亚军,高宏博再懂中国足球也只能下课,卷铺盖滚蛋。
同样的,现在他一口气招进了六名国奥队的球员加入到国家队中,这么冒险的举动,如果最后让国家队在日本输得太惨,触动了国人的自尊心的话,恐怕他也的帅位又要不稳了。
正好在伦敦奥运会上,率领国奥队拿到了金牌的布拉泽维奇如今声望争高,让他来替代高宏博,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也未必就不适合了……
高宏博的命运,接下来只能看这支球队的表现如何了。
第70章中日足球恩怨
抛开国奥队球员进入国家队这事儿,其实中日两国的足球恩怨是很有看头的。
在遥远的二十多年前,在中国球迷中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有关东亚三国足球演义的段子:中国打不赢韩国,韩国拿日本没办法,而日本又赢不了中国,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死循环。
现在看起来这话简直是贻笑大方——日本队会赢不了中国队?
但在遥远的八十年代,还真就是这样的。大家印象中最有名的一场中日足球对决发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预选赛。那会儿还不存在国际足联限制参加奥运会球员年龄的事情,所以参加奥运会的都是资格的国家一线队,而不是什么国奥队,或者国家二队。
中国队历史上第一次闯入奥运会决赛圈,就是在那场比赛中击败了日本队。
而中国队对韩国队的不胜从1978年就开始了,后来经过媒体渲染就有了“恐韩症”,但怎么没听说什么“恐日症”呢?
早进入九十年代之前,中国足球在亚洲也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东亚圈里是出名的劲旅,也就碰到更能跑,意志力更顽强的韩国队他们没办法,但是在面对日本队的时候是完全占据上风的。
那个时候的日本足球还未开化,1964年日本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是在本土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创进了前八。四年之后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历史性的取得了第三名,这也是他们在伦敦奥运会之前的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不过那个时候的日本队虽然成绩好,却并不能长久,因为当时日本足球采用的是精英培训计划,说白了,就是把足球这项草根运动当做精英体育来培养。但当时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日本国内踢足球的人太少了,要出成绩,就只能这么做。从全国各地挑选出三四十个人,这些人平时什么事情都不做,不需要工作兼职,每天就只是进行专业训练。
这有点像是具有日本特色的举国体制了。
这种训练方式,球员的水平当然提高的很快,但却不能长久,因为不能总是让国家圈养这么几十号人进行训练和比赛,如果这样的话,足球这项草根气息浓重的足球就无法在日本生存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