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任府做客
当然因为山寨的缘故,她店里的生意也不是特别好。
但因为有口碑,加上味道确实比别家的要好不少,这生意也不差。
反正苏雪烟也没有想要做多大的生意,赚些银钱,够自己使用就可以了。
“对了,我做了几个香囊,给你送几个。”苏雪烟说着,云鹊就从包袱里拿出几个香囊出来,递给了任寒烟的女使。
正好苏雪烟做了香囊,本来是要差人送过来的。
任寒烟正好派人请苏雪烟过来坐坐,苏雪烟就自己带着香囊上门,送给任寒烟了。
“那个,我能不能多要几个?”任寒烟问道。
然后,不等苏雪烟回答,任寒烟就说到:“我知道香囊不比其他,不好多要。不过,最近东京城热疫流行,我这也是以防万一。”
华夏传统用香,除了线香,也就是香囊了。
香囊,其实就是预示着爱意。
《礼记·内则》就有关于香囊的记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
这里的容臭就是香囊,可见人们很早就使用香囊。
古人使用香囊除了表达爱意和礼仪,还有就是在一些民俗的节日,比如端午节,人们农历五月是毒月,天气渐热,各种毒虫都纷纷出动,人们为了防止感染一些病邪瘟疫,就会用艾草、菖蒲等做成香囊挂在身上,起到预防的作用,同时可以预防一些蚊虫的叮咬。
大家很熟悉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那句“遍插茱萸少一人”。里的茱萸就是重阳节香囊一味主要的香材。
香囊,古人也叫"香包"、"香袋”、“香缨”、“佩帏”、“容臭”,更为通俗地则叫做“荷包”、“耍货子”。它是一种小巧精致的民间刺绣工艺品。通常,这种香囊是用织锦制作的,因而也会称作“锦囊”,或者“锦香袋”。流传下来的这种小东西,竟然有这么多的叫法和别名哩。这种小件,跟玉佩一样,大多系在腰间,也有的会系在自己的床帐或车辇上。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锦囊妙计的故事,流传千古。
这用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