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变化
再者,在他看来赵九福是个奇怪的孩子,拥有者一般孩子都没有的自制力,他临走之前与孔教谕交谈过,孔教谕也愿意多多花心思教导,这样一来不比在京城差多少。
与其这时候带着赵九福回去,平白无故的碍着那些人的眼睛,还不如等他明年下场,自己挣得一些名堂来,等四年之后这孩子上京也能多加庇护。
送走了老师的赵九福心情有些低落,没多久他又陆续送走了赵炳生和孙光宗,这两人都是要去参加明年的会试,现在启程时间刚好。
孙光宗和赵炳生果然也没有一起走,前者是跟着家里头的商队出发的,后者却是带着两个妻子给的仆人出发的,时间一前一后,却不约而同的没有提起一起出行的事情。
对此赵九福无可奈何,也没有仗着跟两边关系好而去勉强他们的意思,只是他们走后,整个戴河镇他能说得上话的人就剩下一个胡明河了,但胡明河考试失利,这会儿还在县学里头勤学苦读,能跟赵九福说话的时间也真的不多。
赵九福琢磨了一下,索性就改变了自己的读书状态,平日里就在家里头读书,每隔三天去一次戴河镇,一边是去看一看顾家,换一些书,一边是去请教孔教谕。
这般一来他留在陈家村的时间就明显多了,赵九福也不可能从早到晚都在书房里头看书,真要是这样的话书没读出来,眼睛和身体先得弄坏了。
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十分严格的作息表格,每日的卯时就起床,起床之后就先把粥熬上了,然后简单洗漱去山脚下跑一圈,顺便检查一下自家的果树,看见生病或者长势不好的,就撒一些金坷垃和灵泉下去。
陈家村看着不大,但一圈儿跑下来回到家,也差不多是卯时三刻了,这时候老陈氏和老赵头肯定都已经起来,老陈氏一开始不乐意让儿子做饭,还是赵九福强调了自己起早是锻炼身体,烧粥只是顺手为之才答应下来,只是第二天村里头便都知道赵举人是个孝顺的,每天都一大清早的给爹娘做饭呢,谁家儿子能这么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