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节 焚楼(八)
“要是能给我们搞些三四式就好了,谁td要三六式这个改装玩艺!”午木看着训练场上的情境,颇为不快。
训练主任在旁不敢接话,他知道这事在元老院内部有很大的争论。
shǒu • qiāng的问题,其实政保和警务部门都颇有烦言。较之于伏波军和国民军,他们经常接触和使用的是左轮枪。但是几年的实战检验,1630版左轮枪的效用被普遍质疑。这些质疑集中于shǒu • qiāng的威力上,甚至有报告称近距离命中数发也未能击倒身穿厚棉衣的敌兵。完全达不到武器研究小组宣称的20米内洞穿普通铠甲的效果。
不过问题却被拖了下来,显而易见的一个原因就是shǒu • qiāng这种东西并不是军械部门的急务。直至1634年发生太阳伞专案,事后检讨时国家警察、政保局及军方批评了现有的军警装备,特别对30式shǒu • qiāng提出诸多不满,认为其不仅dàn • yào杀伤力弱,更为致命的缺点是换弹速度慢,致使行动人员伤亡惨重,几乎导致抓捕行动失败。
迫于元老院的汹汹压力,shǒu • qiāng改进项目迅速在企划院获得通过。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决定由两个小组平行展开设计工作。
最终的结果就是产生两种型号,分别是1630改--也就是现在他们刚刚领取到的所谓1636式和彻底脱胎换骨的1634式。
1636式的设计理念依然是基于企划院式的“废物利用”。实际上1636式和1630式并无多大变化。只是在dàn • yào规格和机械机构上做了改变。大部分该款shǒu • qiāng就是将过去生产1630式进行回收改装而成的。完全是不榨干剩余价值不罢休的态度。
至于第二兵器小组设计的则更为先进,因为它一开始就是基于全金属弹壳设计的,虽然未能摆脱黑火药,至少在dàn • yào安全性和弹道性能上有了全面的提升。
1634式实际是参考swno3shǒu • qiāng为蓝本,配备了更可靠的保险机构,优化人机工设计。其撅开式框架和自动退壳杆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换弹装填的速度,使用非常便利,原型枪很快进入试验阶段,年底定型为1634年式左轮shǒu • qiāng,简称“三四式shǒu • qiāng”。
三四式shǒu • qiāng弹的蓝本同样是044rsian(11x25r)弹。保证停止作用的同时,兼顾后坐力在可承受范围内,兼之全枪重较大,1634式shǒu • qiāng射击可控性颇值得称道。其中还发生了一段插曲:企划院提出为节省铜材,在沿用dàn • yào固有规格的基础上,采用类似1636式的纸壳枪弹。但海军和海兵队激烈反对这项建议,指出纸壳弹贮存于shǒu • qiāng弹巢时,在海上作业环境下较易受潮。且防自燃问题和装填速度依旧没得到解决。再列装一种左轮枪又有什么意义?
最终企划院考虑到垄断对日贸易后铜材供应的紧张情况已大为缓解,继续使用过去的老旧设计对该枪的服役寿命也会造成影响,所以三四式044口径shǒu • qiāng弹最终采用全铜弹壳,博克塞式底火以便于枪弹复装。
可想而知,三四式由于成本的关系,并未得到广泛的配备。第一批获得装备的是伏波军侦察总局和元老院护卫总局,其后又配备了海军和海兵队的军官及华南军的部分军官。至于国家警察和政保局这两个部门,得到的便是这改头换面的三六式了。
归化民干部们一般不敢吐槽元老院的决定,但是元老们之间的吐槽是毫不避讳的。训练主任自己参加过特侦队承办的多次轻武器射击和战术训练,见识过很多真正的“澳洲货”,对三六式这种改装亦有腹诽。看到上司嫌弃的面孔,自然明白他的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