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与时俱进的史公子
看来,史家比粱家要厉害呀。黄平心想,难怪王首长要把自己派到这里来查账。一开始他多少还觉得有些题大做。还是首长瞧得明白!
第二,黄平便请当地的税收部门,调集抄手,抄录瑞园的账本。
“所有账本,全部抄录一份。”黄平,“还有所有的往来凭证,也要逐一登记造册。”
夜已经深了,桌上的灯还亮着。王企益搓了搓脸又牛饮了一大口浓茶才让自己感觉清醒零。熬夜工作是他深恶痛绝的,但曾卷黄平组的报告送到的时候两个屎政府』的会议正在等他,没办法只好把报告拖到晚上再读了。
情况已经明了,史家先是通过德隆将大额流动资产转入三亚分号瑞园,继而借着合资和招商的便利将主要生产都迁入三亚,完成合理的避税。不过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三亚减免税收招商引资在王洛宾主政的时候就是元老院既定方针了,类似史家这样的大陆商人虽然不多但是海南各县去三亚建分号甚至直接直接把商号搬过去的不知几何。雪白的糖、华丽的丝绸瓷器、澳洲人各种新鲜玩意以及他们极大的进口需求也让欧洲各国越来越重视这个位置更好,税率更低的新商埠。三亚自由港的定位也带来了海角大道两旁鳞次栉比不停加高加大的西洋商馆。
风凉了,王企益还是轻轻摇着蒲扇。年初重新核定财产税的时候,史家就拿出来德隆汇款单据要求减免根据房产推算出的流动资本额。当时无人在意,要不是孟贤喝酒的时候拿这件事举例他们业务形式不是好是大好,王企益大概根本不会知道这茬。合资、建厂、汇款、转移,史家这一步一步走的还真是仔细踏实。
一切看上去都合法合理,真是自己没来由的瞎怀疑?元老院的税率并不高,为了省这点税如此兴师动众甚至动了老店的根本,和这个时代土着普遍求稳的心态怎么看也对不上。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