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五代梦 > 第四章 往事

第四章 往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随着自己悉心教导诸王,李抑知道卫王有个优点,那就是心灵手巧十分聪明,文武百艺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卫王还不及十五岁,李抑雄心万丈、信心满怀深信,像卫王这么聪明的人,只要好好引导,不说会有多大千秋功业,一定不会是个很坏的皇帝。

现今的大汉朝也很复杂,朝中百官内侍都千奇百怪,但是李抑心里潜意识,还是想好好作为一番的。光复大唐盛世,有些不敢想,三分天下或者偏安一偶,则是李抑的理想。

虽然李抑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是谁不想建功立业、名扬青史。

此时侧首偏头,看了眼身后左首的王瑜,她静静的亭亭玉立的身影,清秀消瘦的脸上,那美丽的大丹凤眼,似乎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也不知道为什么,李抑心里也暗暗有一丝的叹息,出于这个时代的审美,李抑从来没有认为,这个清秀文静的女子,是漂亮的代表。但是这个女子的聪慧才智,是一直让自己有一丝小小嫉妒的。

李抑和王瑜之父王济,自小就是伙伴和朋友,王济打自小就才华出众,不以其父王定保之名外扬,反倒是以神童被人冠称之,年十六便以进士及第。及冠便入朝出仕为官,不及而立之年,便被升为桢州(惠州)刺史。

其以全面出众的才华和能力,把新立的桢州,治理的井井有条。先后受到了高祖皇帝,殇帝和当今皇帝的表扬。可惜的则是,当今皇帝乾和三年,竟然病逝于任上。

一直当王济亦师亦友的当今皇帝,竟然为了王济罢朝三日,感慨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朝廷里失去一位,可以建功立业、开疆拓土、治国安邦的擎天柱石。

王瑜自小随其父熟读经史百书,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八岁时咏梅一诗,一经传出立时便轰动京都兴王府。更在十岁时,就已经被好事者推为,大汉国最有名的才女。

王瑜在及笄之年,许配于大汉朝有名的人物,高祖朝兵部侍郎杨洞潜家虎子杨玄玉。

让人感慨的是尚未过门,乾和十年楚国马氏诸子争权,楚地大乱被南唐所乘。皇帝不断没有出兵救母舅家,反而乘机想开拓建功,几路大军集发楚国边境。

时兵部侍郎杨洞潜以逝,作为开路先锋的杨玄玉,随军北上征讨南唐。谁料竟然阵亡当前,此事后来令兴王府有好事者,谣传王瑜是不详之身。

自此后王瑜隐居于白云山种梅伺鹤,时时调琴和三几好友相和品诗。在白云山修身养性,一待就是几年,她年年以诗会友,在大汉朝文人里,名声更是大了起来。

据说有京都兴王府名士,贺秦安深慕王瑜文采,时约友上白云山求教,私下更是公然对人说,非王瑜不娶。王瑜听到传闻,也不做品评和回应。

恰其时贺秦安托朝中大臣,向王瑜求亲,王瑜不许,此事在兴王府立时传的沸沸扬扬。

当今皇帝深闻王瑜之才名,幼时更随其父,见过她许多次,特下旨召之入宫面圣。因见王瑜体态轻盈,脸型消瘦认之不具福相,心中虽时时思及其父王济之才,想昭封其进宫,近侍册封之愿便消,心中怅然憾之。

继而因慕其文采和才艺,又是王济的女儿便重赏,下诏聘封为诸王师,师事卫王,祯王,齐王等诸子。

那贺秦安因为心诚不懈,在京都兴王府文人间,传为了佳话。王家诸房众多长辈们,便也有了耳闻。又因有了皇帝一事,便想想个全策解决。

这个贺秦安确实也颇有才名,但是王家的长辈们,慑于王定保和王济昔日的声威,以及王瑜现今的才名,也不敢过分过问王瑜的事情,此事便含含糊糊拖了下来。但是没有想到因为贺秦安的事情,却恼了另外一个人,给王瑜惹来一段麻烦。

此人名唤石咏,乃是贺秦安的姑表亲,原乃是韶州曲江人氏。

此人自小心思滑腻,及大却更是不学无术,尤其爱好dǔ • bó。因事不容于乡里间,为了躲避事情,混到了京都兴王府来。恰皇帝下旨大充内廷,他一狠咬牙净身,进入了宫里避难。

因他有几分心思,刻意不想委屈自己,不久便得到内侍省,知承宣院宠宦龚澄枢的信任。便在这内廷里,也有了几分势力和得意。他自小和这表亲贺秦安,很是亲近,待得知表兄和王瑜之事,便自作聪明仗着龚澄枢的威势,暗地想帮一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