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变生(四)
“隋相精通治道,他为陛下所谋的都是大事,今日之事,不是他素日会做的。”陈易安低头沉思良久方才压低声音说,“有件事你自己知道便好,陛下……近来身体大不如以往,顾虑的事情自然比从前要多上许多。太子……虽已过了弱冠之年,只是这三两年行事越发不像了,陛下也是忧心。”
怀瑾倒没想到陈易安会将这件事就这么直接的告诉她,一时倒是愣了一下,“难道市井中的传言竟是真的,陛下想要改立?”
“太子乃是储君,一举一动关乎国本,岂可轻言废立。”陈易安却摇摇头,“何况他终究是长子,生母早亡,几乎是陛下亲手带大的,先帝也好,陛下也好,对他都是寄予厚望的。”
“既然舍不得动他,为什么要放任这些流言?”怀瑾轻哼一声,想着都说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怎么这句古话放在宫闱当中,好像就不管用了呢。
“先帝也好,陛下也好,甚至朝中的老臣们,一直都有一个心愿,你知道是什么?”陈易安却忽然问怀瑾。
“哦,爹你说过的,不就是平定天下,还百姓以太平吗。”怀瑾不暇思索的回答。
“那如今天下局势如何呢?”陈易安却又问了一句。
“据闻当日隋相曾为陛下献策,平定天下要先南后北,如今,南边只剩下百越之地,百越国不堪一击,一年至多两年,只要陛下下旨发兵,也就手到擒来。至于北边,西胡人兵强马壮,要夺回燕云十六州,只怕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了。”这天下局势,兵力强弱,怀瑾也是时常推敲,自然对答如流。
“陛下若是再有一二十年的岁月,自然能给太子留下太平江山,那时他便是庸碌些,有贤臣辅佐,当个守成之君也应绰绰有余。”陈易安叹了口气,想了会还是继续说,“素日陛下做的也是这般打算,然而……如今很多事却不得不重新考虑了。”
“我看二皇子也未必就比太子强,何况说到底,谁继承皇位,最后还得陛下说了算,为人臣子,当全力想着尽忠报国,他日谁拿着遗诏就奉谁为新君。”怀瑾点点头,也明白了,就是因为一些事情,皇帝对大儿子很失望,觉得他可能当不好一个开疆拓土的好皇帝,可是转身看看自己的一群儿子,小的还在蹒跚学步,看不出性情,何况自己也没那个命等他们长大,大的诸如二儿子呢,拿出来横竖一比较,也不见得比不太成器的大儿子好,所以忧虑了。不过储位之争,历来是最残酷的,不参合才能明哲保身。
“你能这么想,倒是通透。”陈易安点点头,素日里他知道怀瑾与景云走得近,但穆家毕竟和陈家立场不同,他们天然就站在二皇子的身后,所以这次太子把主意打到馨宁那丫头身上,未尝没有试探甚至离间之意,怀瑾能沉得住气,确实比前两年刚来西京城时要成熟了,这样一想,也觉得很欣慰,“倒不必为父再提醒你了,不涉党争,只做纯臣,方是如今在朝堂之上的立足之道。”
做个纯臣吗?怀瑾低头一笑,并不多言语。
九月,朝廷派去百越国的使臣归来,百越国主的使臣也随同而至,面见皇帝,说的是百越国主病了,实在不能远行,但百越对大齐恭顺之意不变。
“朕召百越国主来,是为祭天大典,百越国主再三推脱,让此大典不能顺利举行,还说什么恭顺之意不变?”朝堂之上,皇帝随手将百越国主的上书丢在地上,使臣惶恐,再要分辨一二,已经被冲进来的禁军直接拖拽了下去。
第二日,大朝之后,怀瑾奉旨觐见,垂拱殿外,田进等数名将领也陆续来到,待得人齐,内侍方进内通禀,须臾,宣召众人入内。
此前,诸人已经都接到了旨意,本次兵伐百越,田进为西南路行营都部署,邹同为都监,陈怀瑾为先锋,统兵十万,择日出征。按例,诸将领旨之后,各自准备,皇帝纵然有所部署,也只召见主帅即可,却不知将众人齐齐唤来所为何事。
一时礼毕,皇帝却命内侍将自己曾用的一柄佩剑交与田进,环视众人之后方才说,“诸位爱卿可知朕今日召你们前来所谓何事?”
“臣等愚钝,但听陛下吩咐。”怀瑾等人自然不知,便是有所猜想,也不能说,只能躬身倾听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