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平南(三)
回到借住的客房,逐风逐电都在屋中,“公子,您这一夜去哪儿了,早知道就不去查那个什么了无了,该跟着您才是。”逐电抱怨,“天亮了您都没回来,这要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要是我解决不了,带上你难道能解决?”怀瑾转进内室换衣服,出来时已经换上一身月白色锦缎夹棉的道袍,捧了茶水暖手,方才问,“说说吧,查到些什么?”
“这位了无师傅,当真有故事。”逐电听问,连忙说,“他俗家名为方叔清出身士族,据说自幼也是饱读诗书,父亲在百越当过官。数年之前,方叔清曾参加百越的科考,不过吧……他好学是真,但肚子里的诗书却稀松平常,据说屡试不中。大约三四年前吧,他又去金陵赶考时,托人呈了首诗作到百越国主面前,哦呦,据说写得甚是不通。百越国主什么人啊,最擅长诗词啊,这江南文坛,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啊,当时就把方叔清写的玩意一丢,都嫌污了眼睛。那一年方叔清自然也没考中,还成了金陵城的笑柄。都说他遭此打击,看破红尘,放榜之后不久,就来到这广济教寺出了家。”
“然后呢?”怀瑾喝了口茶水,点点头。
“他这件事当年在金陵颇为轰动,所以并不难查,不过这样屡试不中的士子遍地都是,无甚稀奇,咱们在金陵的线于他就没有其他记载了。”逐电说,“我回来之后,又在寺里打听了一下,他在这里这里出家三年多了,要说和其他和尚有什么不同,那就有两处不太一样。其一是,他来出家之时,就捐了不少银两,加上他曾有举人的身份,这里的主持对他要求并不严,这几年中,他在庙里也不干什么活,有了空闲就喜欢去江边静坐,还经常划着小船去江中垂钓。当然,他用的是直钩,也钓不上鱼,大家虽然觉得他奇怪,可说到底并不触犯清规戒律,也就无人约束他。”
“这倒让我想起渭水太公,愿者上钩的典故。”怀瑾笑笑,“第二处不同呢?”
“去年,他又捐赠了一笔银两,说是牛渚山这处江水湍急,想在临江处凿石为洞,于洞中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逐电说,“这是一件大善事啊,庙里的法师很赞许他这个想法。了无师傅就亲自督工建造,据说不到两个月,工程就顺利完工,为这事,大家都很信服他。”
“如此……”怀瑾放下茶杯,“不知了无师傅住在哪儿,逐电,你去一趟,就说我有些佛法上的疑问,想请他解惑,看看了无师傅几时方便?”
逐电去去就回,说了无师傅正在静坐参禅,邀她傍晚在燃犀亭赏雪。
“今天的天气看起来不像会下雪的样子啊!”逐风推窗向外看了看,转头问逐电,“你听准了,是燃犀亭赏雪?”
“有没有雪,傍晚就知,”怀瑾也看看天,顺便看看小医圣的房间,“既然待价而沽,开价之前,总得显露点本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