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五代十国往事 > 第1028章 景宗中兴

第1028章 景宗中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宋军由此而败,地点是高梁河。这就是

“高梁河之战”。实际上此战诞生了两个

“车神”,一个是乘驴车而走的赵光义,另一个则是重伤不下火线的耶律休哥。

据记载,耶律休哥在激战中身披三创,宋军溃散后,耶律休哥

“创甚,不能骑”,但他依然

“轻车追至涿州”,缴获大量战利品。事后辽国人总结经验教训,其中一条非常引人深思,那就是赵光义也许是急于建功立业,在围攻幽州时没有

“网开一面”。兵法云:围其三面。这样,意志不坚定、贪生怕死的守军就会从这条生路逃走,继而削弱防守力量。

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投降呢?因为一旦投降,就会连累家人,而如果是逃走,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宋军包围幽州之初,辽国朝堂上下一片

“议弃幽、蓟”之声,幽州守军并非精锐而多为老弱病残,抵抗意志本来就很薄弱,又受

“北定三关”的惯性认知影响,当听说宋军杀来,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逃跑,

“望风而遁”。然而宋军却快速地将幽州包围,

“为宋师所遏”,不能逃又不敢降,于是被迫顽强抵抗,

“反为坚守”。做事不要太满,要给对方留条活路,网开一面,否则困兽犹斗,狗急跳墙。

景宗对韩德让、耶律学古、耶律休哥等有功将领大封大赏,随后就组织了一次对宋的报复性军事打击,由韩匡嗣、耶律沙、耶律休哥统领。

宋军主帅是刘延翰,负责率主力部队与辽军正面牵制,崔彦进、李汉琼、崔翰等则率领一支秘密部队悄悄向辽军背后迂回。

刘延翰原本遵照赵光义的

“秘授方略”,将部队分成八个方阵,摆出一副找死的姿势,在监军李继隆等人的担保下,才临时违背大领导的指示,摆成前后两个方阵。

开战前,宋军派人表示愿意投降。辽军主帅韩匡嗣大喜,而作战经验丰富的耶律休哥一眼识破宋军的诈降诡计,说宋军严阵以待,哪里是要投降的架势?

要提高警惕,不要上了中原人的当,中原汉人,狡猾狡猾滴!然而傲慢的韩匡嗣并没有听从耶律休哥的建议。

在大宋灭北汉之前,韩匡嗣误判了形势,他急需立功赎罪,所以他又完美误判了战场形势。

韩匡嗣率部前往宋军阵地接受投降,却突然遭到宋军的前后夹攻,刹那间溃败不能止,被杀万余人,三位大将被宋军生擒,损失战马辎重无计其数,唯独耶律休哥一部早就做好了作战准备,坚持抵抗,徐徐退还。

辽国因听信韩匡嗣的分析而在大宋灭北汉的行动中陷入被动,到底有多被动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