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自毁长城
除去军事因素,政治因素也是不得不考虑的。
末帝朱友贞是倾向于速战速决的。前车之鉴,之前刘鄩就是因为主张闭城坚守而屡遭弹劾,最终被罢官降职。贺瑰久居官场,深知后方的政治因素对前线战场施加的影响,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贺瑰就要主动出击,避免重蹈刘鄩的覆辙。
某次,贺瑰率领众将巡视地形。贺瑰指着一处高岗,说道:“如果河东军在此处修建营寨,将会如何如何,对我军极为不利。”大领导总要显示一下自己出众的才华。巧合的是,第二天,河东军果然在那里修建了工事,竟然与贺瑰所说的一模一样。
应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然而贺瑰却怀疑身边有河东的高级间谍。而嫌疑最大的就是谢彦章。
贺瑰屡次要求出战,对谢彦章旁敲侧击地试探,说道:“皇上把全国军队交付给你我二人,如今敌人逼到我们营寨门口,而我们却不按兵不动,这是何意思?”
言外之意,如果有人弹劾我们暗通河东,或者玩寇不前、拥兵自重,那我们将百口莫辩,不是被满门抄斩,就是被贬官流放。
谢彦章避重就轻,绕开政治话题,重回军事轨道,说道:“敌人逼近营寨门口,就目的就是要与我们速战速决。我们高筑营垒,深挖壕沟,扼守险要,他们就不敢深入作战。拖到后期,就是我们的胜利。否则,贸然出战的话,万一有个闪失,追悔莫及呀。”
贺瑰看着谢彦章,越看越像叛徒。于是回头就向后方秘密打小报告,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口咬定谢彦章通敌谋反。并在未得到朝廷批示的情况下,与政委(行营马步都虞侯)朱圭(朱友贞心腹,参与诛杀朱友珪)秘密勾结,利用犒劳士卒的机会,将谢彦章及其心腹诛杀,随后奏报朝廷,说谢彦章谋反,被及时发现,并被及时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