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火烧扬州,水淹宿州
面对朱温与杨行密的南北联合,孙儒发出檄文,历数朱温、杨行密的罪状,并放出豪言壮语:“等我踏平宣州、踢翻汴州,就亲率大军前往京师,肃清天子身旁的奸邪小人!”
随后,孙儒做出破釜沉舟的样子,下令纵火焚毁扬州城,屠杀老弱病残,将其尸体制成军粮,然后裹胁着青壮年男女,随军南下。
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一战都是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儒自毁扬州城则是把无辜百姓推入火坑。孙儒与项羽、韩信有本质的不同。
杨行密的部将张训、李德诚冒险潜入扬州城,扑灭残余火势,抢救出尚未变成爆米花的粮食大约十万斛,用来赈济饥民。
泗州刺史张谏请求借粮供给手下饥饿的军队。
张训没有假公济私,也没有挖社会主义墙角,他以主公杨行密的名义馈赠了数万斛粮食给泗州。张谏对杨行密感恩戴德。
泗州归属徐州时溥的感化军。此刻,徐州时溥与朱温正打得不可开交,而朱温又是杨行密的战略盟友,张训的行为可以被扣上“资敌”的大帽子。
但是,人性的温暖常常在残酷的战争中得以体现。
如同西川争夺战中,王建围困成都,粮食走私贩将粮食卖到城中,论律当斩。而王建却同情战火中的无辜百姓,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不对这种“资敌”行为进行阻挠,任由重要的战略资源——粮食,流入敌营;成都城中的陈敬瑄,也是如此。
唐末军阀之间的混战,几乎可以说是无义战,都是狗咬狗。能在战争中体现人性的光辉,给予敌人或敌对阵营中的百姓一点人文关怀,还是值得特别褒扬的,也让这段臭气熏天的历史有了为数不多的可圈可点之处。
孙儒以焚毁扬州大本营的做法向杨行密宣示:老子跟你丫拼了!
杨行密率军阻截,反被重重包围,幸亏有部将舍命相拼,才逃出一命。
朱温点派精兵勇将,派丁会、葛从周、霍存等人率部南下,声称援配合杨行密的军事行动。然而大军南下途中,靠近到宿州时,却突然对宿州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朱温瞒天过海,宿州才是他的行动目标。兵不厌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