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户部内阁之争
杨一清顿时如迷糊灌顶,一下子开悟了。
妙-啊。
徐谦的章程里头,最重要的就是税局,税局负责制定税制,负责收税,杨廷和说效仿大理寺和刑部,其实就是将户部和分开,户部的要求是将税局置于户部之下,以便协调!可内阁这边,可以效仿这个刑部和大理寺的体例,把税局dú • lì于户部之外,于是乎,户部依旧还是管库房的,而税局地地位和大理寺等同,品级比户部低一些,但是权利大,可以直接让内阁直接管理。
这么做,不但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增加了岁入,而且可以一脚把徐谦踢开,让内阁自己来干,没有了税局的户部,就好像悲剧的刑部一样,只怕将来的地位,连刑部都不如。
想当年秦汉之时,主掌刑狱的廷尉可谓风头无边,便是三公见了,都得绕着道走,亲王犯法,廷尉署理,官员犯法,亦是廷尉处理,至于各州的百姓的刑狱,统统都在廷尉管辖范围之内。
只是可惜,廷尉到了明朝,职责却是一分为三,一个是大理寺,一个是刑部,一个是都察院,刑部原本掌着司法,在六部之中本来不低,可正是因为这样的分权,使得刑部的地位很是尴尬,甚至连工部都不如。
户部若是这个时候,另设了一个税局,怕是也要落地凤凰不如鸡了。
杨一清精神一振,道:“杨公如此一说,我倒是觉得可行,只是明日廷议,徐谦为首的一批人肯定要竭力反对,又当如何?”
杨廷和笑道:“那么···…是他徐谦的人多,还是我们的人多?再者,廷议是你我支持,什么人应当参与,这是你我的事,到时候,支持徐谦的只有徐谦自己,他一个人反对,又有什么用?这不算悬而未决。”
杨一清不由笑起来,他算是明白意思了,这其实也是廷议的漏洞之一,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允,各部还有各监寺的主官都可以要求讨论一些大事,可是主持的却是阁臣,阁臣若有偏向,其实廷议的结果,往往都会对内阁有利。
假若只是有一个人反对,而同意的却是绝大多数,内阁可以直接拍板定案,自然不必去请天子裁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