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开书院
李纲根本无暇顾及李承乾的坏笑,因为用不着别人帮他算,他已经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一个人,拼了命教也就能教出那么多人。可要是留下学会的人担任先生,那么这个扩张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他有生之年或许见不到了,但是在李承乾的有生之年,把大唐所有新一代出生的孩子收进学堂,并不是梦想!
深吸一口气,才说:“既然你有这个想法,就起草奏折试一试吧。学院建立的问题,还是要朝廷的首肯才行。如果真如你所说,当发展起来后,这个学院的规模,就是朝堂都必须重视。只要你能得到朝廷的认可,先生的事儿,老夫就能招来,用不着你操心!”
教化天下啊!
李纲咂了咂嘴,充满了期待。人的一生,都堪称活在后悔里。少年时意气风发,总觉得自己可当大任。中年时性烈如火,总想着青史留名。如今老了,才发现自己这一辈子进入朝堂,都是在干没用的事儿。
八十多年过去了,天下还是没有多少改变,唯独变化的就是朝代、帝王和朝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教化天下现在看起来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但只要去做,就一定能行。
急不可耐的老先生,当即催促侍卫和李承乾回到东宫。这一次,他也准备起草一份奏折。
自从流民事件之后,李承乾就获得了上奏的权力。刚公布这条消息的时候,好多的官员都奉劝皇帝收回成命,是李世民一意孤行压制了下来。
一个小孩子得到了打火机,虽然按的动,但是也不能到处点火玩。李承乾有这个自知之明,。所以自从流民事件后,他一直也没有上奏。官员们对太子的沉默赞许不已,也就忘记了这回事。
回到东宫书房,一老一少也不说话,各自提笔写了起来。
李纲不愧是朝堂里混出来的老油条,一篇宏文,只是半个时辰就写了出来,随即开始查错纠正。
而在他抬头看对面的时候,发现李承乾居然写完了奏折,此时正在用大白话写着什么,好奇之下,便直接发问。
“嘿嘿,这是弟子给父皇写的私信。虽然咱们师徒一起上奏,朝廷官员会赞同,但为了增加成功率,还是把父皇拉拢过来比较好。”
李纲只是想了一下,不用看内容,就知道李承乾写的是什么了。
无可奈何的指指太子,李纲也就不管不顾,继续修改起自己的文章来。
修改完、誊抄到本章上,已经是晚上了。
师徒俩的奏折,交给宦官送往中书省,而李承乾写的信,则由方胜直接送到后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