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镇海大将军殷元魁
如此一来,不但解决了往年生铁不足的情况,还能有剩余的,这些生铁除了用作农耕之外,大部分都可以用来更换士卒的兵器和盔甲。
看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否强大,不单单看那些带兵的将领本事如何,也要看下面那些士卒的战斗力如何,更要看士兵的人数如何,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这些士卒的武器装备如何。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两支同样人数的军队,带兵的将领水平差不多,而士卒受到的训练也是一样的,战斗力相近的情况下,如果一方穿着精良的装备,拿着崭新的武器,另一方拿着破破烂烂的兵器和甲胄,让他们拼杀一场的话,结果往往不会出现太大的意外,不是两败俱伤,或者同归于尽,而是一面倒的屠杀,而被屠杀的肯定是后者,而这就是装备的重要性。
想要提高士兵的存活率,平时的训练很重要,而更重要的还是武器装备上的更新换代,而想要更换新的装备,往往都需要大量的铁来支撑,而这就需要看一个国家铁的产量了。
以往,朝廷大臣,尤其是工部和兵部的人,都为了铁的产量大伤脑筋,每年到了武器更新换代的时候,双方都会吵得面红耳赤,可是,除了争吵之外,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现在,许一凡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对于大炎王朝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崔东海看完之后,无比的激动,一个劲的点头,而都蔚殷武在看完之后,也使劲的拍了拍许一凡的肩膀,差点没把许一凡给拍的坐在地上。
众人又在工厂待了几天之后,此时崔东海和都蔚殷武,都纷纷返回了东海城,毕竟,他们还是有很多公务要忙的,抚仙山这边虽然重要,可是,有常哲翰和其他官员在,他们还是很放心的,更重要的是,许一凡还在这儿呢。
崔东海在回到东海城之后,连夜写了一封近万字的奏折,让人以八百里的速度,送往长安。
同一时间,都蔚殷武在回到东海城之后,也写信给了镇海大将军殷元魁,把这件事汇报上去。
殷元魁这个大将军,自从来到海州之后,几乎就待在军营当中,很少回到东海城,而在接到殷武的汇报之后,他当天晚上就带着一队亲兵,赶回了东海城。
第二天,殷元魁就亲自去了抚仙山矿场,亲自去看看矿场的情况。
当殷元魁来到抚仙山矿场的时候,许一凡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大将军。
其实,不管哪个朝代,将军是很多的,其中杂牌将军最多,比如什么征东将军,征西将军之类的,都是杂牌军,他们属于地方武装,虽然有将军的头衔,可手底下的兵,往往只有千余人,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千人,而这些杂牌将军,他们往往都是一些武将之后,或者一些皇亲国戚,算是皇帝给他们的一种荣耀。
说起来很有意思,类似于这种征东、征西将军,一个校尉的官职都比他们大。
杂牌将军虽然很多,可是,往往用上大将军这个头衔的,往往都是大佬,比如殷元魁这个镇海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