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我大梁竟有这样没有骨气之官员!”杨奕脑筋没魏云清转的快,现在才明白过来宣城已降的事实,不禁愤愤然道。
魏云清斜眼看他,没吭声。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都能有这样没骨气的皇帝了,再来一群没骨气的官,不挺正常的么?她越来越觉得,护送杨奕回上京是不怎么划算的豪赌,这大宋军队感觉挺强大的,别她刚把杨奕送回上京,上京就被大宋攻克了啊……
至于这位宣城知州开城迎敌的做法,魏云清不是土生土长的大梁人,没有忠君报国的思想,并不觉得宣城知州一定是错的。现在已是战争时期,这宣城却没出什么大乱子,还有人管理涌入城内的难民,这宣城知州非但没跑,还将宣城控制住了,足见他其实并非简单的贪生怕死之徒。或许,他投降只是为了保住这一城的百姓罢了。有人选择忠君报国,宁死不屈,有人选择不要名声,保护百姓,无非是个人价值观选择问题,她觉得都能理解。
当然,在大梁当权者眼里,宣城知州的行为恐怕就是懦弱无能,是叛徒之行,大梁没办法收复宣城也就罢了,一旦能收复,估计宣城知州逃不过一个死字。
魏云清没细想下去,她自己的小命还悬着呢,哪来的心思去操心别人的事?她又一次叮嘱杨奕见到大宋士兵千万别跑之后,继续带着他往城门的方向回去。
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有的只是一队队的大宋士兵,不过他们没有搭理魏云清二人,就算有人注意到他们,也只是嫌恶地别开视线。
杨奕头一次觉得,浑身脏兮兮的像个乞丐真是太好了。
魏云清带着杨奕回到难民临时居住点,听着大家的低声议论才确切得知,宣城确实被大宋军给占了,现在城门紧闭,不准任何人进出。
天气有点凉,魏云清只好拉着杨奕在角落坐着,紧紧地靠在一起互相取暖。
现在情况有点糟糕。他们好不容易进了城,结果这城却立刻被大宋占了,现在也逃不出去。好在没人知道杨奕是皇帝,只要他们安分一点,大宋士兵别屠城,那他们暂时是安全的。茫茫人海中,谁知道杨奕这个不起眼的少年竟然是大梁的皇帝呢?
可就这么躲在这儿也不是长久之计。
首先难民营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听那包子铺伙计说,这儿每天有位大善人来施粥,但毕竟人多粥少,估计也吃不饱,而且天气越来越凉了,他们继续以天为盖地为庐,冻死不至于,迟早要冻出病来。这个时代医疗水平那么差,魏云清怎么敢冒险让自己生病?
其次,唯有送杨奕回上京,魏云清才算能得到生存下去的资本。也不知道现在上京有没有收到杨奕全军覆没的消息,得到这消息后那边又是如何应对的?杨奕岁数小,而且看上去又那么不学无术,她相信平时朝廷里的事一定轮不到杨奕说话,也就是说,其实对大梁来说,杨奕在与不在一个样。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不知道朝廷中的那些老臣啊摄政王啊到底会怎么做呢?是先确定杨奕的生死,还是立刻另立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