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1)
吴老爷常年在家,好不容易回来就看到吴襄在跟吴刘氏吵架,生气的抄起桌上的砚台就向吴襄甩过去,“书读到狗肚子里面去了,怎么跟你娘说话的?”
吴襄直接躲了过去,他可不希望成亲的时候破相,父亲做大事不糊涂,又常年在外,难免不清楚家里的情况。吴襄上前拉住吴老爷,“父亲回来也帮我劝劝母亲就是,何苦一回来就打我。本来就跟余家已经定好了日子,母亲却因为大妹无法及时赶到就要推迟我的婚期,这又是何苦?我知道在太太眼中,我们都不如大妹,但看在儿子这一生的大事上,还请不要让外人看笑话才是。”
吴老爷此次回来也是为了儿子的婚事,又听吴襄这样说,他脸色才缓和过来,“若是这事,是不必延期。可你也要好好对太太说话才是。”吴刘氏嫁给他是下嫁,他好容易娶到她,就是不想别人说他娶了吴刘氏了让她受苦,所以事事纵容。但吴老爷也是四五十岁的人了,膝下就两子,老大不中用就罢了,还拈轻怕重,好容易二儿子有些出息,他也知道吴刘氏一向偏向长女,说她最有出息,命最好。但是在吴老爷心中,女儿再好总是别人家的人,万万不可因为女儿来怠慢儿子,更何况是儿子的婚期。
“儿子给太太赔罪了。”吴襄很快认错,吴刘氏脸扭在一边不说话,吴老爷打了一会儿圆场后吴刘氏也还是冷着脸。
吴襄心中着急,他太知道吴刘氏在家中的地位了,吴老爷说不定等会儿就要同意。找老太太也不行,吴老太太早年还有些刚性,可人年纪越大,越糊涂。谁给的钱多,谁给的利益大,她就偏向谁。
现在的吴老太太因为二房给的孝敬多,几乎都是偏向二房的。
看来还是要说动吴老爷才成,吴襄候在书房,看吴老爷过来急忙起身,“爹。”吴老爷欲言又止的看了一眼吴襄,吴襄才道:“爹,您把儿子分出去吧?儿子在家不如大妹就算了,何苦日后还要儿子媳妇跟着受苦。”
“你这说的什么话?太太也是希望全家人都团员,你大妹来跟你撑个面子。”吴老爷说这个话自己都心虚。
“大妹是诰命还是什么?说的不好听也不过是嫁了一个侯府的旁支,而且也只是老家的亲戚。论起身份也不过是个地主家而已,咱们家又差什么。爹若是同意,我也就不说什么,反正现在吴坤跟吴荣俩兄弟拼了命的要踩着我。二叔又是一门心思的想在族里占着头儿,这次跑船未必您就没所觉。我也不要家里什么东西,若是连我的婚事亲爹娘都不给我长脸,那我在这个家里也没什么意思了。”
吴老爷听儿子一说,又想起他在家中也确实如此,别人都是上阵父子兵。老二跟他儿子俩人跑船明显就比他一个人要好多了,至少有个帮衬,外加个吴荣又在读书,那就是如虎添翼。可他的俩个儿子,长子一听说跑船就说怕晕船,只肯在家里看地,一个月领着那么点儿出息。次子有能力,他可不舍得放次子出去。
“知道了,这日子都是定好了的,万万没得改的。”
吴襄这才放下心来,贵儿都心疼他们家主子了,若是三少奶奶进门也好,有个知冷知热的疼着人,自家少爷的心才是暖的。
吴襄做的这些努力余榕都不知道,余家三房是头一次嫁女,生怕别人小瞧了去。余大姑带着孙芸芸这次也过来了,余大姑知道上次张氏母女二人帮了孙芸芸心里感激,还把家里的小儿子也带过来了。
张氏见他长的虎头虎脑的也喜欢,遂让他在屋里玩。孙芸芸气色看起来好多了,她现在对高凤翔都不在意,高夫人伪善,所以利用这点,孙芸芸要求管家也是名正言顺的。现在她管着家,手里的钱多,每日打扮的美美的,弄的高凤翔不请自来了好几次。
“榕姐的嫁衣可真好看。”孙芸芸羡慕道。
余榕的嫁衣是她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跟自己做当然又分外用心,无论是剪裁还是绣上去的花都可以算得上是精品了。尤其腰收的很好,看起来很繁琐,可是上身效果特别好。
张氏道:“人这一辈子也只有这么一次,也合该重视一些。”
最近孙芸芸开始管家了,她看余榕请教她这个,不禁好为人师起来,“每每问他们什么都是装可怜,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可一个个的偷主家东西习惯了,那家里还真的未必有咱们穷,可别被她们唬住了。”
“这倒是了,我以前在平江府的时候,有些穿戴的很好的过来我们店里定衣服。都以为是老封君什么的,可后来才知道,不过是个陪房。白日伺候主子,夜晚回家伺候的人也有六七个。”余榕也深觉下人捞钱的本事那也很强,尤其是那等在大户人家做管事的,比少爷们还有钱。
见她们小姐妹说起来了,张氏就把余大姑跟孙威(孙芸芸的弟弟)带到隔壁房去说话。
大人们走了,孙芸芸才小声道:“榕姐你怕吗?以前我去吴家,他们家的那个太太说是官宦人家嫁进来的,规矩大的很。”
“应该没事的,我又不是长子儿媳,她说她的,我不做她也不能把我怎么样啊?”余榕对这个倒是还好。
出嫁当日晴空万里,天还未亮,余榕就被张氏喊起来沐浴。沐浴好了就有了梳头妇人过来,她们都是梳妆一体的,还是余松专门从湖阳请过来的人,这一来一往都要花一两银子。但是张氏觉得值得,这个妇人笑眯眯的,动作也很轻柔。
孙芸芸在旁边看着,一边看一边说:“早知道那时候就让我娘从湖阳请人过来帮我画了,你可不知道我脸上当时都化糊了。”她最近也开始打扮起来,比那个什么卖豆腐的自然是要有见识一些。还跟着高凤翔学认字,高凤翔对王春枝也慢慢淡了一点,毕竟俩人是嫡亲的表兄妹,还有高夫人在旁边帮着打边鼓,孙芸芸好过了许多。
绞脸有些疼,不过张氏就说都要弄的。这个专门做梳化的妇人姓陶,以做这个为营生,她笑眯眯的道:“小姐脸上本来就滑,这东西用跟不用都没什么区别,只是为了好上妆还是弄一下。”她确实非常专业,就连化眉毛的眉砚都有好多种,眉刷也是专门用盒子装着的。
旁边坐的余大姑这样年纪的都看着眼馋的很,还一个劲的问陶氏怎么联系。
口脂就用余榕自家的口脂,先用唇刷刷了,再慢慢抿一下,然后再晕开。绝对的专业,古人也并不是现代人想的那样,化妆化不好,只是要找对师傅罢了。
化妆就花了老半天,之后余榕在孙芸芸跟张氏的帮助下穿好了嫁衣,屋里人顿时觉得余榕整个人都变了个样。未出嫁的姊妹比如余柳跟余蓓陪在左右,孙芸芸以前就知道余柳长的漂亮,现在也是出落的很水灵,但有一点气质太差,说相貌是比余榕精致许多,可是跟余榕站在一起,大家都会觉得余榕更好。
秋桐看到余蓓瑟缩了一下,但是又看到余榕鼓励的眼神,瞬间动作又麻利起来。她是余榕的丫头又不是余蓓的丫头,怕余蓓做什么。张氏因为怕余蓓使坏,让王雪在旁边看着,王雪本来就跟余榕关系最好,站在旁边一下就把余蓓挤出去了。
“榕姐,三伯母说吃了中饭就要盖盖头了,你看你想吃什么?我去席上跟你拿来?”
孙芸芸这个过来人很有经验,“拿些蒸糕就罢了,少喝点水,喝多了如厕也不方便。”
王雪立马出去拿了,秋桐又在查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少了的,每次办喜事总会少那么点东西,这些大家都不在乎,但是若是重要的东西少了,那可就不好了。
李氏说是去湖阳没过来了,小李氏则跟田氏她们一起过来的。田氏嘴里都泛酸的起泡了,更不用提赵氏了。赵氏这次还把余香香带过来了,她嘱咐道:“今天去勤快一些,王雪那个丫头在你三婶那里帮忙现在一个月都有五百文了。你要是过来少不得比她还多,住的地方直接住她们店里就行,省了赁屋子的钱。”
余香香却想起别的,“娘,娟儿真的跟林家的人在一起都不愿意回咱家吗?”
赵氏叹了一口气,“是我们家没钱拖累了她。”
“哎。”余香香感叹一声,再看看余家小院扎的喜棚,气派的很,不禁羡慕道:“没想到还是榕榕命好,有二十四抬嫁妆不说,出嫁还这么风光。”
赵氏心里却不以为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她的柳柳也未必会比余榕差,且让余柳先嘚瑟几天,到时候看着自家的柳柳嫁的好。
余香香却不这么想,她成了亲了才懂了些人情世故,别看余榕没余柳长的好看。可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还有家庭条件,都比余柳强。
第55章
余榕小口吃了一小块蒸糕,秋桐又喂了一颗橘子,漱口了张氏才让秋桐把盖头盖上。余柳跟王雪则被安排坐在余榕两边,王雪还好她本来就在余家三房做工快一年了,不会说因为余榕嫁的好怎么样就嫉妒,她生来就比旁人更通透,就连她爹妈抛弃了她,她也看淡了,只要自己生活的好就行。
可余柳就不行了,她跟余蓓差的只是个胆子,品质上来说俩人差不多。余柳嘴上恶毒,却没胆子做,这也是张氏安排她做送嫁姑娘的,而且也算是帮衬一下二房。二房自从失去余娟后,出摊的生意就没以前那么好了,二房的五郎年纪也到了娶亲的时候,余柳也不过就比余榕小一两岁,这都是要办大事的,什么都需要钱。
她眼睛骨碌碌的转了几下,她看到余榕头上戴的金冠,下边是流苏的金链子,不免觉得十分好看,特意用一种羡慕的语气道:“榕姐,你头上的冠在哪儿买的?可真好看。”
余榕盖着盖头,心里正在想着去吴家完成婚礼的事情,不太想说话。王雪立马替她回答:“这是吴家送过来的,听说是三姐夫亲自挑的,可不是在哪儿随便买的。”
余柳讪讪的,没做声。
吴襄骑着马过来的,新郎官今天打扮的也很神气,他个子又高,相貌本来就生的好。胸前系着大红花,特意到了余家小院门前,吴家跟着的兄弟不少,吴襄本人朋友也多,见着门关着。吴坤在大场合,最玩得开,立马喊道:“吴门名襄来接余氏千金,望开金门。”
余树一直在读书,现在又跟着哥哥做生意,见哥哥余松示意自己便笑道:“蓬门今始为君开,若要开得此门,全凭贵门之诚意。”
吴襄则笑道:“几位小舅子,金银不抵某对小姐之心意。”
说是这么说,吴襄又拿了一大把铜钱往里面扔,里面还喊不够。吴襄又拿了两个红封递进来,这就是给余松跟余树的开门钱,一人一个银锞子。
余树才大喊:“姐夫请进。”
吴襄这才下马进门,吴坤显然心情也不错,若是余家难缠一些,不知道又要出多少钱,也浪费时间。上次他娶亲,就被钱家人逼着给钱都差点错过了吉时。吴襄走路速度很快,等看到余榕出来这才松了一口气,喜笑颜开。
余老三跟张氏本来忙的不行,但女儿要出门子,二人心情郁闷极了。尤其是张氏这么坚强的人,看着女儿女婿拜别,还哭了出来。余榕心里当然也不好受,可知道女儿家总要走这么一遭,心里难受却也不能任性掀盖头。
“白头偕老,互相扶持。”
吴襄答应的很干脆,“小婿自当跟小姐和睦共处,白头偕老。”
余榕这才被引出去,秋桐作为陪嫁的丫头就在花轿旁边走着,王雪跟余柳就要止步了。贵儿给两位陪嫁的姐妹一人也准备了一个红封,不多,只有两百钱,可也不少了。
吴襄又特意让花轿绕城转了几圈这才回吴家,而余榕一个从未坐过轿子的人,有些晕轿。可外面还有羡慕她的人,像余娟早上卖了菜收拾摊子的时候,听隔壁的人说有人在发喜糖,她也想凑热闹去拿喜糖。
林子瑜跟她一起跑过去,林子瑜眯了眯眼看着马上坐着的人,不禁道:“这是吴襄,是余榕的相公。”
余娟以前知道吴家人,但也没什么交集,今日一看顿时觉得这门亲事怪道连赵氏都心里发酸。吴襄却是是个人才,单凭这个气派就很好,余娟心里仿佛失去了什么,好似她跟吴襄有一段什么一样。
惆怅,悔恨,余娟也不知道为什么?
林子瑜心里就更不是一回事了,他一个读书人,天天卖菜,跟一群目不识丁的人一起做事。刚开始还很新鲜,可日子久了,难免枯燥乏味,甚至有些烦躁。若是他娶了余榕,那些嫁妆都是她的,余榕长的也好,不像余娟越来越尖嘴猴腮的样子,似个菜农一样。
他们怎么样?余榕若是知道了定会说一句无聊,可是余榕跟她们也没什么交集了。
吴家离镇上不远,花轿喜气洋洋的进门了,先是由媒婆在主持,让夫妻二人拜过天地。余榕秉持着不出错的心情很是紧张,吴襄牵着红绸的手在前面走,他似乎在迁就余榕步子迈的不是那么大。秋桐也在一旁扶着余榕,她更怕余榕出洋相。
秋桐扶着余榕坐喜床上了,余榕感觉房里聚了不少人。喜娘在一旁喊,“预祝新娘新郎称心如意,请新郎先掀盖头吧!”吴襄拿了秤杆,轻轻一挑,眼前一亮。他虽然跟余榕见过几次面,但是都没有仔细观察余榕,今日一看脑海里不由得浮现一句诗“人面桃花相映红”。余榕也抬眼看了一眼吴襄,只见他穿着一袭红装,也丝毫不显女气,反而英气逼人。
喜娘一看二人有戏,连忙催二人喝交杯酒,“和和美美甜蜜如初。”
两人臂膀相交,周围的女人们传来善意的笑声,余榕脸一红,不禁让吴襄更爱。可这个时候吴襄要出去陪酒,不能留下来,林氏这个嫡亲的嫂子不帮一两句话打圆场。倒是钱氏立马道:“三弟放心,弟妹交给我们,保管你回来一根头发丝都少不了。”
吴襄看了余榕一眼,余榕对他点点头,他这才出去。
钱氏确实是个热心人,很适合做管家媳妇,不管她心里怎么想,可人还是很热情的。嘘寒问暖那是让人面子上很过的去的,苗氏也是如此,虽不至于这么亲热,可也是场面话会多说几句,林氏性子懦弱一些,也不会当面怼人,所以一时间四个儿媳妇倒是相处的很好。
“都是这样过来的,你肚子饿的话,吃点面条就行。”苗氏好心说道。
她本来就是丫头出身,察言观色那是真本事,见余榕跟吴襄俩人眼中依依不舍,倒是觉得好笑。只是想着若以后她们夫妻二人比自家过的差,也不知道吴襄会不会后悔当年的决定,但这也只是她心中阴暗的想法,大面上却跟钱氏俩妯娌忙的不亦乐乎。
钱氏也不喜,她好容易出一次头,苗氏又在这儿抢风头。
“我已经让厨上特地备好了饭菜,等会儿就送过来了。我们先到这里陪你说说话……”
“三婶,这个是什么怎么这么香啊?”
余榕望过去,倒是认得这个小女孩,是林氏的女儿。吴襄的亲侄女,现在孙辈中只要林氏一个生了女儿,所以这个小姑娘还算受宠,跟她娘低调懦弱的性格不一样,小姑娘有些调皮跟张扬。
余榕家具大多都是新样式,是余松去临安见别人如今时兴这个才做的,里面都是放的香包或者香膏,让新家具散散味道。
“这是香膏,你若喜欢拿去便是。”
余榕话音刚落,她还以为别人会嫌弃,没想到林氏立刻露出笑脸,“多谢三弟妹了,她小孩子家家的不懂事还劳你偏着她。”
原来你是这样的林氏,有好处拿了就立马笑脸迎人。
钱氏几人待了一会儿就走,秋桐立马过来要把金冠取下来,余榕跟她俩人合力拿了下来。外边有人敲门,余榕应了一声,却见是吴襄的另一个妹妹怜柔进来了,她还端着托盘进来的。上边有藕花糕,还有一小份白米饭,更有一份甜汤,一份肉菜,一份青菜。
“三嫂好,我想着二嫂没空差人送过来,我左右又是个闲人,所以跑腿来了。”
这个姑娘有些意思,话里话外的好似在点余榕,说钱氏只是个嘴上光。她能端过来,也证明她是来跟自己交好的,余榕笑道:“多谢你了,我刚来,正是瞎子摸象,什么都不知道。若是可以,你也陪着我吃点。”
吴怜柔心里忐忑,她想好了,若是三嫂是个跟大嫂一样,自私懦弱只想要好处的人,不讲任何情面,那她就不再指望。可现在看三嫂明显也是有意跟自己好的,难免心里高兴。
余榕把藕花糕拿了几片递给秋桐,“你也忙了一天了,先就着热水喝几口垫垫肚子。”
秋桐知道余榕并不是跟她客套,连忙拿了在一旁吃。余榕随意吃了几口,又喝了一两口甜汤,就问起吴慈柔了,按道理来说哥哥成亲,姑奶奶都要回来的,“怎么没见到大妹?”
吴怜柔摇头,“说是在路上耽搁了。”她本来以为余榕会继续问下去,却没想到余榕只是淡淡的点头,表示知道了。
“也是,立马有一场大雪要下,这路上也不知道滑成什么样。还是小心为上。”
红烛摇曳,余榕已经端坐在床上有一会儿了,听到门口有人喊弟妹的。余榕便去开门,只见是吴坤扶着吴襄过来的,口中还歉意道:“三弟妹莫怪,三弟朋友多,今日灌了不少。我这就交给你了。”
吴襄双眼闭着,余榕吓了一大跳,但也还是从吴坤手里扶过吴襄。
第56章
吴襄毕竟是个成年男子,还是很重的,余榕扶过来的时候却没感觉很重。转过头一看吴襄眼睛已经睁开了,还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嘘”了一下,小声道:“外边有人。”余榕看了他一眼,也明白过来了。洞房听墙根是习俗,吴襄肯定知道,但他不想让别人听自己的墙根。
“我让秋桐弄了点蜂蜜水,你要不要喝点?”余榕也小声道。这罐蜂蜜着实是个稀罕物,是余松偶然得到的,就给了余榕。
原来这才是有家的感觉,房里的摆设没有太大变化,可吴襄就是觉得不一样了,但是他喜欢这种变化,看到红烛也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余榕端了蜂蜜水给他喝,见他喝完,又跟秋桐道:“你把水调好,让三爷去洗吧!”热水是让粗使婆子们提过来的,照例都给了赏钱,一个人二十个大钱,这是喜钱都应该给的。
余榕已经卸好妆了,她本来皮肤就很好,因为屋子里火盆子太暖余榕脱了外罩大衣只穿夹衣。但这个衣裳穿的也是很讲究的,外边照着粉色纱衣,里面穿着大红色小衣,上边还绣着海棠花。她本人还是大大方方的,毕竟也算是减肥成功了,身材也要展示一下。
“榕榕,”吴襄突然喊了一声余榕的名字。
余榕“昂”了一声,“怎么了?”余榕有种天然的能很快进入角色的能力,她自从知道自己要嫁到吴家后,便开始打听吴家人的喜好,同时能够跟吴襄在一起和和美美也是她的目标之一,所以她进门后反而没有那么多的羞涩。就像季双儿跟她娘说起的,“榕榕是个很务实的人。”
吴襄轻咳一声,原来是秋桐出来了。余榕就把跟吴襄做的里衣给了他,又对秋桐道:“你住的地方方才贵儿也带你去看了,你明儿卯正一刻过来喊门便是。”早上起来肯定要梳妆打扮,再说规矩等,再者还要见叔伯妯娌公公婆婆,这礼物也得先分配好才行。
“是,小姐。”秋桐推出们去,还把门关好。
吴襄很快就出来了,他头发梢上的水珠子还没干,余榕倒是很有勇气的说了一句,“不如我帮你擦干吧……”
吴襄也乖乖答应,他平时只有一个笨手笨脚的贵儿在旁边伺候,在书院这些都是他自己来,却没曾想到他的这个妻子真没娶错,果真是样样都想着他的。
她们俩不急,外头的人倒是急了,吴达便道:“这两个人也忒磨叽了,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啊!”说着也有了去意。吴荣早就想回家抱媳妇了,于是提出先走,“那我就先走了。”
他们这俩个一贯爱闹的都走了,旁的人也闹不起来,索性也都走了。这个时候余榕才笑出来,“这也真是……”吴襄看她笑的可爱,用手摸了摸她的脸蛋,余榕则往后头一缩。吴襄抱着她到了床上,他也无甚经验,可男人对这个方面是无师自通。
他在余榕的身子上流连不舍,余榕身上养的真好,毛孔也细,又白,在红烛的照耀下更加刺眼,终于余榕感觉到了痛意,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的快感。还好吴襄算体贴,弄了一两次就抱着她睡了。
在一个陌生环境中,余榕不大睡的着,而且还有一些认床。可吴襄却睡的很好,她转头看了看吴襄,他真是个很好看的男子,又精明也会说话,只是她能否这样一直守在他的身边?平心而论,余榕减肥下来,学梳妆打扮,穿衣美容,算得上是个后天美女。可人家吴襄从小到大都是这样,余榕对上吴襄的相貌还是有点自卑的。
可是余榕这个人想的开,不一会儿想起明天的日程,强迫自己睡着了。
早上醒来,秋桐还未来,余榕一看才刚刚卯正,便先起来了。桌上的红烛还是未灭,蜡油滴的到处都是。冬天外面天色还很黑,余榕拿了一根蜡烛过来续上,吴襄还未醒。
把蜡烛续上,秋桐敲了门,她是个机灵的小姑娘,这也是余榕选她的原因。
“热水你先去端过来,三爷洗漱的东西你找贵儿去拿。”下人起的早是应该的,伺候别人的人哪能真的睡的着。
贵儿早上过来就把放洗漱用品的地方说了。余榕自己洗好脸,留了点水给吴襄,秋桐开始收拾起来。余榕便跟吴襄开始挑起衣服来,吴襄衣裳也挺多的,余榕自己跟他做了不少。既然新婚也就不该穿的太素了,她倒是好办,再换上另一套大红色的夹袄,外面罩个披风就是。可吴襄她也不大了解,便问贵儿:“你们爷平日喜欢什么样的衣裳?你跟我说说,以免我选错。”
“爷喜欢热闹一些,您别弄太素的衣裳就行。”贵儿斟酌。他还想往后头看看,他家爷最爱睡懒觉了,所以每次都不在书院住宿这也是有原因的,可现在新妇都起来了,你这个大老爷们还睡着未免也不好。只是他只是个下人,三少奶奶又没说什么,他也不好多嘴。
“我做了一套宝蓝色衣裳,你来看看可不可以?”余榕道。
贵儿连忙道:“您还是问三爷吧,奴才不敢做主。”可心里对余榕的印象倒是好上几分了,三奶奶人又漂亮,说话也温柔,人也容易亲近。
吴襄蒙着被子在睡觉,突然感觉有人在摇着他,他一睁眼就看到余榕,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几时了?”
“快辰时了,你先起来吧。我听怜柔说今日家里人要一起去老太太那里吃饭的。”余榕小声道。
吴襄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床铺,簌了口。他昨儿的衣裳就是穿余榕做的,只是觉得舒服,他平日只在店里定做衣裳,虽然好,但是人家不会那么细心。可现在穿的衣裳都是由余榕打理的,他家里有一块西洋镜,对着照了一下,人精神许多了。
他的冠就有好几个,听贵儿那意思是,吴襄手大,挣的钱几乎都在吃喝玩乐上了,是没存什么钱的。余榕问他:“你要用哪个冠?”
吴襄一幅全依余榕的样子,“你看哪个好就好。”
余榕替他选了个金色的冠,人看起来也富贵雍容一些。俩人打扮整齐,余榕又把送给各处的礼让吴襄一看:“送给爹娘的是衣裳鞋子各两套,再有给娘的金链子你看一下?”这个样式很新,不贵但是也是余榕的心意。
“可以的。”吴襄压根就没想过成亲后还有这么多事,他人虽然比较世故一些,可也是个为成婚的男子,对于人情往来也不是很熟练。
给姊妹们的都是一个荷包,给叔叔婶子们的倒是没有准备,给老太太的是一个迷你绣屏,专门可以放在桌子上的,很是精巧。别人都知道余榕家里本来也不富裕,底子也薄,送太贵重的反而是打肿脸冲胖子。
俩人一起有商有量的,贵儿在外面说时间快到了,俩人才一起出去。吴老太太年纪大了,就喜欢把小辈们凑才一起,吴襄一出门才发觉忘记提醒余榕关于吴老太太的事情了,只能小声提醒几句,“老太太最喜欢摸牌,平日总要人陪着,你多说几句好话便是。”
吴老太太住的地方最大,进了拱门,才进院子。院子也是长长的,门口有两个中年妇人见她们过来,连忙打起帘子,“三少爷,三少奶奶,老太太在屋子里等着您们。”
余榕深吸一口气进去,进去的时候家里人几乎全部来齐了,吴老太太坐的椅子是金丝楠木的。以余榕的见识来说,吴家绝对没有富到用金丝楠木,很有可能是别人送的。
吴家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男人们女人们见面也不需要什么屏风。吴老太太年约六十,她的头发油光水滑的,比起她的几个儿媳妇来说打扮的更加富贵。见是吴襄跟她一起进来,吴刘氏小声提醒了一句,“老太太,襄儿跟他媳妇过来了。”
吴老太太好像这才反应过来,“襄儿来了呀?”
吴襄拉着余榕俩人又重新再磕头,钱氏一把把余榕拉过来往吴老太太面前一推,“老太太您看,这就是三弟妹……”她这样热情,余榕不管她是什么目的,倒是帮了她一把。
“给老太太请安。”余榕笑道。
“吃了早饭没有?”吴老太太问起。
余榕摇头,“早上起了床就来您这里了。”
“坤儿媳妇你先开饭吧。”吴老太太跟钱氏道,钱氏“哎”了一声下去让婆子们传菜。
吴老太太生的慈眉善目的,只是没那么多的耐心跟个晚辈啰嗦,她直接跟吴刘氏道:“你也把家里的关系告诉你儿媳妇,以免人也不认得。”
吴刘氏样子看上去冷冷的,也不知道自己得罪她什么了,但还是跟余榕介绍了一遍。吴家的人余榕多多少少认识一些,只是三房不是很熟悉,听说三房吴达下个月成亲,娶的是草埔镇药铺苏老板的小女儿。
第57章
三房的老爷在湖阳县任职,并不是官身,只是湖阳县王主薄下面的一个襄理,用现在的话说是助手。但吴三老爷很用心,所以侄儿成亲都没回来。
二房的钟氏看上去很是严肃,手腕上挂了好几串佛珠,她身边站着的是昨儿晚上见过的四少奶奶苗氏。苗氏形容俏丽,人也很懂规矩,还特意送了新婚礼物一对银手镯给余榕。余榕却不收,“咱们乡野人家,这礼物也太贵重了。”她确实是不想收,苗秋纹见余榕不识趣也收回了。
吴怜柔见余榕的礼物是一个很精致的荷包,高兴道:“三嫂,这个可真好看。”余榕看这个小姑子上道,连忙道:“若是你喜欢这样的花色,我那里还有。”
几人正说着话,吴襄已经跟叔叔兄弟们聊了起来,他时不时看了一眼余榕,见没什么人为难她,也松了一口气。吴荣也在临安进了书院,不过不是吴襄进的那所无为书院,而是另外一家仙鹤书院。
因此吴荣问起吴襄:“你这次婚后还去吗?”吴荣成亲后反而贪恋起温柔乡来,不想去书院,想着去做营生,只是怕父母怪罪不敢说。
“自然是去的。”吴襄也奇怪,不读书没功名,家里哪里还有他的立足之地,而且他已经是童生了,自认为还算在读书上有点天分,家里也供他们读书怎么不去?
吴荣就没说话了。
开了饭才是男女分开吃饭,别说新妇,就是吴刘氏也得站着伺候老太太一会儿才带着余榕到另外一个桌子吃饭。只有姑娘们才能陪着吴老太太一起吃,余榕到另一张桌子上也不敢坐,而吴刘氏虽然俩个儿媳妇都不喜欢,也不会作践,只道:“你们也坐下来吃吧。”
余榕这才坐下来食不知味的吃了一顿饭,早餐做的挺丰盛的,有包子馒头油条馄饨,余榕统共只吃了一碗馄饨,坐在旁边的苗氏只吃了半颗馒头就停手了。钱氏仍是忙来忙去的,刚一放碗就有管事找钱氏有事,钱氏放下碗就立刻停下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