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了~ (7)
胡晓雯挺爱看电影的,以前在省城的时候还专门在影院办了会员卡。坐在电影院里,胡晓雯专心致志,心情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起伏着。
这部片子叫做《无敌舰队》,讲的是传奇海盗,□□部分海盗舰队和国家舰队大战,风雨交加外带电闪雷鸣,在交织着火炮的轰鸣声,慷慨激昂的音乐烘托整个气氛到达顶点!
那一瞬间,简直爽翻了!
看完电影俩人出来还讨论了好半天,回家的路上,胡晓雯回味着片中激战的场景。怎么觉得那音乐似曾相识呢?
既然人有“即视感”,可能这段音乐也是如此吧?想了半天怎么也想不出来,胡晓雯只好放弃。
“姑姑!”面面比之前长高了很多,大概是在抽条,身上没什么肉。小孩子就是喜欢过年,每天兴奋的跑来跑去。今年因为那几只小猫,面面特别喜欢在奶奶家住。
胡晓雯抱住扑过来的小人,轻轻松松的把他抱起来,举高高。
客厅里响起孩子清脆的笑声,胡晓雯见他高兴,干脆多举了他几次。
“面面,你吃不吃柿子啊?”胡晓雷的妻子高琴拿着一个柿子冲着面面挥手。
“吃——”面面脆声答道,胡晓雯放下他。面面就向着妈妈跑了过去。
高琴不着痕迹的松口气。她这小姑子也是没轻没重的,面面再怎么小,也有将近四十斤。虽然在乡下呆了一段时间,再怎么锻炼也是有限度的,胡晓雯又不是个男人,万一胳膊一酸,不小心摔到面面,她又不好责怪。
周青在一边皱了一下眉毛:“今天吃第几个了,柿子性寒,吃多了对小孩子肠胃不好。”
高琴冲周青微笑了一下:“我注意着呢。”
周青见她这样说,就不再管。
那边面面围着妈妈已经开始着急起来,高琴刚刚撕开口子,就把小嘴巴凑过去了。
“今年这柿子长的可真好吃。”高琴低头看着儿子吃得高兴,不由的说道。
“大概是因为去年日照充分的原因。”胡晓雯若无其事的说。
“去年那是旱的,还以为柿子会长不好。”周青说,“去年好多粮食、蔬菜都减产了,连那些核桃也结得可怜巴巴的。也就你那些桃子还有这柿子长得不错。”
“桃子长得好那是因为我们浇水浇的勤快,这些柿子也是一样啊。”
胡晓雯心说,就这两样还不算什么,要是看见今年的青梨和花椒树,家里人指不定要惊奇成什么样子呢。好在按照她时不时的用灵雾去村子里和田间地头滚一滚,今年秋天再结出的果实就都一样了,她也就不显眼了。
她真是太聪明了!胡晓雯美滋滋的。不仅把一片叶子藏进了森林里,还享用了额外的成果。
“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吗?”高琴抽了一张纸巾给面面擦嘴,然后哄着他去自己扔垃圾,抬眼好奇的问胡晓雯。
“嗯,我现在又承包了一块地,春天能再种三百亩。要是后续开地顺利的话,夏初再种两百亩。”
“五百亩地,这么多!都种桃子啊?”高琴惊叹。
“是啊,现在也就种桃子有点心得了。头两年先种桃子,等后边地全都开出来再种点别的。”
“你打算种别的?”周青不知道她这个想法,“你那几百亩桃林跟真正上万亩的水果基地相比根本就不成气候。你还种什么别的,干脆都种桃子得了。”
“我是想着跟桃子的收获季节错开。要是种了太多的桃子,光是丰收季采收,要多少人?太忙太累了。还不如种一些别的,岔开收获季节。就比如这柿子,收获是在九月底到十月份,这样村里秋季采摘也不单调。”
周青迟疑了一下说:“你没有必要为了村子里的发展给自己找麻烦。”虽然那里是自己的家乡,但是周青更偏向自己的女儿。
“不是的,我也是想着拉动桃溪村旅游的同时,能够就地销售。这些游客自己采摘,我们省了人力,他们又得了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周青叹了一声:“你考虑清楚就行。”
“妈,您不用担心,晓雯是个有成算的。”高琴在一旁说道。
其实高琴跟周琴、胡新民胡晓雷一样,希望胡晓雯的事业发展的顺利。除了身为亲戚的祝福之外,她也有自己的私心。
她跟胡晓雷是大学同学,她的家乡在同省的另外一个城市,毕业之后迁就胡晓雷回家乡,在这边找了工作。
远离家乡父母,高琴心里一直有一点不安。她是家里边的独生女,性格比较独,之所以乐意在这边安家,也是因为胡晓雷当初说父母的房子将来会留给他们。
周青早就跟胡晓雷、胡晓雯说过,等她跟胡新民没了以后,云市的房子留给胡晓雷,而老俩的存款给胡晓雯。周青当初这样分配,更多是安慰远嫁过来的高琴,给她将来生活的一种保障。这也算是周青和胡新民的态度,表明高琴嫁给他们儿子,他们胡家不会让她受苦的承诺。
胡晓雯毕业之后留在省城,显然是默认了这样的分配方式。
高琴也曾考虑过,如果以后双亲需要人照顾,到时候就把他们接过来住在高琴和胡晓雷后来买的两居室。而她跟胡晓雷则搬回去跟周青胡新民住,这样可以兼顾双方,是最好的办法。
却没有想到胡晓雯回来了,还跑到乡下去承包果园。虽然有三个小时的车程距离,在高琴看来却是太近了。
她更加担心如果胡晓雯失败,回到家里定居不走,到时候周青会改变主意,让原本的平静被打破。关于房子的归属问题,高琴不希望将来出现变动。
高琴智商情商都很高,她心里的担忧顾虑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对待公婆和小姑子的态度也无可挑剔。
高琴的杞人忧天胡晓雯猜不出来,就算是知道了,她也只会一笑了之。她现在有玉坠空间,未来更加的广阔,前程更加的远大。云市的房子她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愉快的在家过完了正月十五,胡晓雯开着车带着淘淘和五只小的告别挥泪不舍的面面,抛下要处理好几箱柿子去处的周青。
胡晓雯接上黄哲,俩人一边聊天一边商量接下来村子里边的发展。不知不觉就回到了桃溪村。
车子开进村子里,胡晓雯和黄哲发现村子主路上围了好多人,黄哲立刻让胡晓雯停车。
“我下去看看。”
胡晓雯看了看被堵的道路,干脆靠边熄火,把淘淘和五只小的放了出来。
桃溪村这六只动物早就熟悉不已,一会儿就跑开不见了,胡晓雯也不担心,挤到人群里边往前看。
挨着主路的一条巷子里,人们不知道吵嚷些什么,说的都是本地方言,速度太快,胡晓雯就有点听不懂了。
“怎么回事?出什么事儿了?”几个人围着一家家门吵架,胡晓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是晓雯啊,回来啦。”站在她旁边的一个老大娘看着她笑得满脸褶子。
这个大娘她压根不认识,也是胡晓雯现在知名度高,村子里的老老少少的都认识她这样脸了。
“哎,大娘,这家为什么被人堵着门吵架?”
“这事儿就说来话长了。”那边还在吵嚷,没有啥进展。这边老大娘就给胡晓雯讲起了内情。
被堵的人家姓刘,里边住着老两口。这家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前年这家儿子车祸去世了,丢下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悲痛了一阵之后,妻子走出伤心,外出去打工,把两个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
这家老人岁数都比较大了,其中一个还腿脚不方便。因为家里有两个小孩,这家就没有办民宿什么的。
今年过年儿媳妇回来了,知道村子现在发展的好了,就想要留在村子里,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挣钱。
她打算开一个农家乐,却没钱。她只好找公公和婆婆要钱,结果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矛盾。
这家儿媳妇叫田桂英,她找公婆要钱倒也不是找老俩要他们的积蓄,而是要丈夫去世的时候赔的保险金。
当时田桂英太过伤心,这笔钱是管事儿的代表她家去领的,结果回来之后这钱直接被交给了公婆,田桂英一分没见着。
按照道理来说,这保险金的分配是父母妻子子女每个人都有。田桂英当时提了一下,公婆只说你用的时候就给你。那个时候两个老人经历丧子之痛,田桂英不想因为钱的事情闹得家里乌烟瘴气。
当时她想就算现在不给她,将来孩子们上学的钱要从这里边出,公婆也是不能拦的。
就这样相安无事过了两年,今年她要留下开一个农家乐,需要好几万,她就想要动用这笔钱。
她没多想,这笔钱里边有她自己跟子女的,她拿走这部分就行了。结果这话刚跟公婆一提,老两口顿时炸了!
田桂英这才明白,公婆两个根本就不想把这笔钱给她!
这怎么能行?!
不是她的她不贪,属于她的,她必须要回来!
于是,谁也别想好好过年了。当下田桂英就找来了管事的,管事儿的也没想到会这样。因为这事儿算他没办好,管事儿的去跟老俩说。
管事儿的上去说也没说通,公婆两个还张口骂街,骂的相当难听,把两个孩子都吓哭了。
田桂英不能忍,当即不管什么日子,直接就带着孩子们回了娘家。
田桂英在娘家也是有兄弟的,听她受了委屈,兄弟和家里的长辈立刻不干了。一大群人跑到这边来理论。
但是公婆两个死猪不怕开水烫,任凭你们怎么说,怎么骂,就是不给钱!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只有一更~
☆、第46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桃溪村也不是没有家里有矛盾的人家,但是人家一般都按住,毕竟家丑不可外扬。像这样闹到全村人尽皆知的地步,还是比较少见的。
无论如何也要不回钱,田桂英最后跟公婆撕破了脸。她孩子也不敢再交给两个老人带,在家里也住不下去,干脆就回了娘家。
刘家的老两口虽然按住了这笔保险金,但是他们这事儿到底站不住脚,村里人也是指指点点。这老俩人倒也光棍,还跟没事儿人一样,别人说别人的,他们过他们的。
只不过名声彻底臭了。
“你说他们到底是为什么啊?”胡晓雯不理解。
刘家的事情闹到最大的时候,除了刘家的管事儿出面,黄哲跟赵贵也去了。不管他们怎么说,怎么做工作,他们就是不肯。
黄哲在这件事之后跟胡晓雯和陈子嘉说了内情,说到底,老两口是怕老无所依,没有安全感闹的。
刘家的这两个老人,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这儿子还是个小儿子。这家人有点重男轻女,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所以从小对女儿们不太好,只有儿子是当做眼珠子。
等到儿子死了之后,两个老人开始害怕了,怕没有人养老送终。
田桂英才三十多岁,还年青的很。她人长得俊俏,又能干,公婆两个只怕她将来会再嫁。
虽然说有两个孙子,但是他们现在已经七十了,怕活不到那么长去享孙子的福。只好把这些钱死死的攥在自己手里,当做是自己的养老金,棺材本。
吵来吵去,老俩的心思一露出来,田桂英就保证不会丢下公婆不管,会给他们养老送终。
但是,这公婆两个不相信儿媳妇,他们只相信自己的儿子。说得也是,这刘家的老两口连自己女儿都觉得是外人,更别说是隔着一层的儿媳妇了。
黄哲说:“只能说这刘家的老头老太思想太过守旧,又顽固。村子里边也不是没有死了独子的,只要给儿媳妇找一个倒插门,继续一起过日子就行了。”
现代早就不时兴儿子给父母养老送终,女儿嫁了人就不管了。城市里边的独生子一代都长大成家结婚生子了,独生女们不是好好的承担的给双亲养老的责任吗?
现在子女,不分男女,一样都有着赡养老人的责任。
也活该这俩人以前重男轻女,他们以前对女儿们不好,女儿们嫁了之后也是冷冷淡淡的跟这边不亲近。
刘家的老俩就害怕今后三个女儿会苛待他们,更是觉得只有手中有钱才有保障。
陈子嘉说:“说到底,还是这家人心量太小了。”
胡晓雯叹息一声:“那田桂英今后可怎么办?”
黄哲抿了一下唇:“说是不走了,要在镇上找个工作。田桂英也害怕她去外边打工,留在娘家的两个孙子被公婆抢走。之前刚出这个矛盾的时候,那老俩就不让她见孩子了,最后还是田家的人来了把人带走了。”
“这田桂英也太命苦了。”
镇上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好找的,田桂英不得不带着孩子先回到桃溪村。他们没回刘家,而是找了一家搬走了的人家租了房子,住下了。
田桂英的两个孩子还要再村里上小学,她不回来不行。等到两个儿子开学,田桂英还警惕了几天,天天去接送,就怕公婆冲出来把儿子们抢走。
刘家的两个老人却没有动静,田桂英不放心的托人去打听,才知道老俩根本就没有想着要把孙子抢回来的心思。
这俩人现在手里边有大笔的钱攥着,孙子被带走,还能省掉他们养孙子的花费。倒也不是这俩人不在乎孙子了,而是这俩孙子就算田桂英养着,那也还是他们老刘家的人。俩孙子的户口还在他们家里呢!
不管田桂英怎么着,这个事实也是改变不了的。有孙子传宗接代,还不用自己花钱,多好。
为这两个自以为是的公婆,田桂英气得发抖,还躲起来哭了一晚上。
她要强的很,虽然跟公婆翻了脸,也不在外人面前说老俩的不是,有多少苦都自己咽了。
原本回村里开个农家乐的想法彻底泡汤了,田桂英只能去想别的办法挣钱养家。当初丈夫车祸住院,虽然有赔偿,家里的存款也花的差不多了。这两年她挣到的钱全都寄回家了,身上根本就没留多少。
田桂英眼中闪着光。她还年轻,还能干,所以公婆不给她保险金,她也能凭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和两个儿子!
这天晚上,胡晓雯家迎来了一个客人。
“你说想要在我这里干活?”胡晓雯惊讶的看着田桂英。
这还是她第一次见到这话题中心。黄哲说田桂英长得俊俏,胡晓雯觉得他没有用错形容词。
田桂英不是长得漂亮、美丽,而是有着一种透着干练英气的俊气。
她眉毛长的挺浓,双眼迥然有神,鼻子挺直,双唇是淡淡的。田桂英年轻时,一定是那种很典型的农村姑娘。
有朝气、健康、活力十足。
胡晓雯一看她就生出了几分好感,再加上之前听到的那些事情,对她的态度就显得挺和气。
田桂英见她主动上门求职,没有惹得胡晓雯不快,放心很多。
她擦了擦因为紧张而汗湿的掌心,说:“我啥活都能干。开地、抗桩子、挖沟……”
胡晓雯眉心蹙了一下,她说:“这些活又重又累,你一个女人家哪里能干得了这个。”
真不是她看不起妇女,她自己也是女的,自然不会有这种歧视。
而是打从她开始干农活起,才知道男女在力量和身体素质上的天然区别从来不是说得玩的。真不是逞强,要不是胡晓雯自己经过灵雾的改造,她是根本就不可能承受的住这样强度的体力劳动了。
田桂英急了:“我能干,我真的可以干这些活!”
胡晓雯摇摇头,说:“就算你能干,你每天干这些累得要死,回家还要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你身体怎么能够承受的了,会垮了的呀。”
田桂英顿时有一种失望的感觉,她已经找遍了镇上所有请人的地方,根本就没有空余,如果胡晓雯再不雇佣她,她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了?
难道要种地?可是她没有田地。就算花钱去租地,只是田地里的出息,根本就不够一年的花用啊!
胡晓雯不忍心,她想了一下,说:“要不这样吧,我这边还少一个烧水做饭的人。给的工钱不多,一个月只有一千二百块,你愿意干吗?”
农村这边干活,工薪自然是没有在城市高的,胡晓雯之前请的三个员工每个月工资一千百八块。不是胡晓雯抠门,而是这边就是这个行情。
开荒的这些人,每天则是一百块钱。只是因为这些人是短工,干得是一次性的活,不如长期的有保证。
一千二百真的不算多,却能够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更别说烧水做饭要不了多少时间,她还有时间去干点别的。
田桂英大喜:“愿意,愿意!”
送走感激不已的田桂英,胡晓雯叹了一口气。
第二天,田桂英早早的就来了,和胡晓雯一起去买菜,买干粮。然后再一起回来,跟着胡晓雯做了一顿饭。
这第一次是胡晓雯带她,看田桂英没有出丝毫的差错,胡晓雯就放心的把这事儿交给她了。
正好开春了,大舅妈和大妗子也要去忙活自己家里边的事情了。
春播开始了,胡晓雯不得不让那些家里有地的人回家去忙农活,这个时候请人干活格外的艰难,价格比平时高也请不到人。
开地的事情还可以放一放,栽种树苗的事情却不能等。她树苗都联系好了,三百多亩地要栽种两万多棵树苗。
胡晓雯急的嘴上起泡,颇有点火上房的焦灼。错过时节栽种,桃苗就不会开花了,她不是不能用灵雾让让桃苗开花,可那就太扎眼了。
这个胡新民给她打电话了:“闺女啊,听说你找不到人给你栽树苗?”
“是啊。”胡晓雯愁眉苦脸。
胡新民又说了:“别担心,等老爸给你解决这个问题!”
胡晓雯惊奇了,问:“您怎么解决啊?”
胡新民哈哈一笑:“你就等爸爸的好消息吧!”
胡晓雯死活想不出来胡新民能够有什么办法,结果没过两天胡晓雯就接到了云市一个电话,等听完,整个人都蒙了!
她爸爸竟然联系了一群学生要给她栽树苗!
胡晓雯的脸都不知道要摆出什么样的表情了,这、这、这不是假公济私吗?!
……哦,不对。她爸爸已经退休了。
早前说过,胡新民是从镇学校升上去的,最后做到云市教育局的一个科长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