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盛世国师 > 第140章

第140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代知道这些知识的人那么多,能编书的有几个?

宿谊以为要耗费自己很多年的心血,或许在自己垂垂老矣的时候,才能拿出初步成果。谁知道居然能抽出一套数学课本。

真是天助我也。

虽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已经抽到,但也不能直接就这么拿出来。宿谊要根据现在的文字和语言,以及风俗习惯,来改编这个课本。

而且大纲也需要调整。义务教育的数学课本,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也算难了。宿谊需要将其中知识分成几个等级,分开编书,然后给不同的人看。

宿谊在独自琢磨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真不是这块料。也是他苦哈哈的用现在的文字,将九本书的目录誊抄了一份之后,就召集学宫的老师,来一同商量编书的事。

学宫的前身本是墨家一群人聚众研究的地方,后来其他学派的人也跑来了,最后儒学道家不甘示弱,也来了,甚至连佛家的人也要来看看。

这一处别院颇有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感觉。因为慕晏纵容,他们在这里研究各种和朝廷不一定有关系,社会主流也不一定认可的知识,十分快活。

甚至因为宿谊很注意引导将这些人的知识变成产出,比如卖书,比如卖专利,比如卖门票等等,让这里不仅不需要耗费钱,还赚了不少钱。

当这里蒸蒸日上之后,外面就称呼这里为“学宫”了,以表示对这里的尊敬。

不过只是外界称呼,并未挂牌。这里的名字还是“呼啸山庄”。

至于为什么叫呼啸山庄,明显这名字是宿谊取的。别人给这个山庄的名字脑补了一千一万种出处,对于宿谊而言,大概只是一时兴起,或者叫一时恶搞吧。

宿谊道自己文不成武不就,只对推算上有些心得。而数不但是推算最基本的技能,也是社会各行各业,包括治国都用得上的东西,于是他拿出了最浅显的数书,希望能传到民间。不说推广,只要需要的人看到了,利国利民变成。

只是他不擅长编书,自己曾经学过的东西,这里可能不适用。于是他便召集众人一同看看,这其中取舍。

当宿谊将目录拿出来之后,众人懵逼状。

数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大官,都会算数。如今对算术也比较重视,且已经有了比如《九章算术》之类的数学著作。华国的数学,在当今是领先于世界的。

据宿谊不可靠的记忆和知识,华国应是在元明的时候开始对算术不重视,甚至连算经十书都差点失传了。

宿谊说要刊印他所知道的数学知识,在场所有学派的学者们都表示很有兴趣。他们其中的一些人对自己的算术能力很自信,还想和宿谊讨教一番。

但当宿谊将目录拿出来的时候,他们有些无语。这就是最浅显的?这也能叫最浅显的?

虽然其中许多知识他们也是知道的,宿谊的目录只是更系统些。但这些不都是很高深的知识吗?

他们抬头看着宿谊那严肃认真的表情,疑问问不出来。总觉得问出来有些不好意思。

在宿天师看来,这或许真的是很粗浅的知识?

这些人表示,让宿谊给他们详细讲解一下这些大纲的知识,他们才知道怎么编写。

宿谊愁了。他总不能把九本书都用这个世界的语言抄写一遍吧?他会疯的。为什么系统不提供自动翻译呢?

宿谊考虑一下,决定给众人讲一遍算了。这总比抄书强吧?

不过宿谊这口才,虽然在忽悠人的时候特别厉害,但讲课就不成了,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只是这时候的人授课大部分都是照本宣科,所以底下人也都习惯了,何况宿谊即使只是照着书本念,也够吸引这些学者了。

在场的人都是有算术基础的人,宿谊手上课本上的许多知识,比如勾股定理、质数等等,虽然现在没有归纳总结,但已经开始实际运用。

《九章算术》早在东汉时候便已经成熟。历史变动动没了刘徽,或许他还没出生,或许他不学数学了,或许他改名了,但为《九章算术》做注的古代数学家们仍旧很多。在《九章算术》中,所涉及知识,已经囊括了不少初中数学知识,甚至还有些许高中甚至大学的知识。

比起现代基础数学,《九章算术》只是显得叙述较为凌乱,彼此知识点之间,没有一个清楚的脉络来链接彼此。《九章算术》更偏向实用,而不是理论。

宿谊的“讲解”,则是系统的,从浅入深的。毕竟是后世华国研究并实验了许多年的数学课本,专门给孩子们学的。

在大部分知识在场人都懂的前提下,宿谊念完九本书(排除习题部分),花了十几天的时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