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耽美女生 >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 90、第九十章 情报为王

90、第九十章 情报为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是在临安时,念着陆游曾被人一封假“情书”骗了半世,辛弃疾提都未曾提过,直到海州府衙挖出这两个探子,他才自告奋勇跟海州军斥候一起去打探敌军情报。他在金国京城待过,对金人的了解远胜过其他人,加上他不光机智过人,还武艺高强,就连魏胜都说不出劝阻的理由,只得由他去了。

在他临行之际,方靖远又送了他一包东西,千叮万嘱让他小心行事,生怕这位光耀千年的文坛天才会因为自己改变了他的命运而英年早逝。

辛弃疾不理解他的担忧从何而来,却对他的东西是来者不拒。他本就是个行动力和学习力都极强的人,自从认识了方靖远之后,就感觉自己挖到了宝藏,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就逮着他各种讨论,孜孜不倦地研究方靖远那出现的各种新奇玩意。

在来海州之前,他知道方靖远和杜十娘岳璃曾冒充瀛洲使者去燕京救人之事,还后悔自己回来晚了没能赶上这波热闹,然后就缠着方靖远要学瀛洲语和“五行遁术”,尤其对遁术中各种利用环境和光线变化制造幻觉的手法特别感兴趣,一路都在跟岳璃试验自己领悟到的招数,结果连岳璃后来都怕了他。

然后他就开始折腾起自己的手下,按照方靖远随口一提的描述,抓了不少“变色龙”来研究,最后还真被他弄出几套“迷彩隐身衣”来,专门用于野外追踪和刺探情报。

而那两个被他们放长线出去的金国探子,果真被他们钓到了大鱼,截获了金兵送来的情报,竟是约定在夏日麦收之时,前往海州“打草谷”,若能一举攻下海州城自是最好,就算攻不下城池,也要掠夺尽外面平原农田的产出,将海州城包围之后,困死他们。

显然,他们还不知道海州城在方靖远到来后没多久就打通了海上航线,南来北往的商船都经由此地,甚至在此交易,困是绝不可能困死的,倒是云道的诞生给了辛弃疾新的想法。

当即就模仿探子的笔迹,按照他们的记号“送”了封回信,信中夸大其词地描述了大宋对海州的重视程度,还送来了无数金银米粮,要帮魏胜守住此地,绝无将海州城归还金国的意思云云,然而宋军本身没多少人,正在积极招募流民,还望将军早日前来攻打海州,他们里应外合,正好吃下宋人的补给,以免海州城吸引了周围的流民,日益坐大。

金兵收到回信,并未怀疑。在他们看来,海州城城小兵少,若非城池坚固,又背山面海,只有一条从白虎山和云台山之间的山路可通,不利于金兵铁骑展开优势,是个易守难攻之地,绝不会主动出击,守将怕他们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主动“请”他们攻城?

徐州距离海州不过八百余里,快马一日可达,可行军却没那么容易。尤其是这一路上还多山多水,金兵推进的速度并不快。他们上次攻打海州时已经吃了魏胜连环战车的亏,这次也学乖了,不再以骑兵为主,而是聚拢了周围的散兵游勇,推动巨大的云台和攻城车、投石车、弩车而来。

金兵占领中原后,也曾立过傀儡皇帝,后来干脆收拢了那些大宋叛军,也吸收了不少宋军的攻城战术,而不再单纯以骑射为主,尤其在两淮山水之地,不利于骑兵发挥,就更需要这些原本属于宋人的攻城利器来发挥作用。

辛弃疾也是得知他们抓了不少工匠在徐州赶工时,更加下定决心诱敌出洞,主动伏击,而不是坐等他们打上门来。

方靖远对此也深表赞同,特地给他写信说明了一件神器的用法。

“果然能看得一清二楚啊!”辛弃疾站在白虎山一处山峰上,手中拿着根小儿手臂粗细的铜管,一边转动调整视角范围,一边赞叹不已地说道:“金兵距离山口还有几十里地,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他们果真带着弩车和撞车来了,呵呵,来得正好啊!”

金兵当中的工匠并不多,这些弩车大多还是从原来的大宋降军中缴获的,以前都是用于守城,直到上次他们在海城之战中被魏胜的战车突袭,才发觉这些东西留在那些旧城里都快成了废品,可若是运出来攻城,还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金国的前海州同知蒙镇国已死于魏胜刀下,如今率军前来的是徐州同知完颜廷和蒙镇国之子蒙啸。

蒙啸对魏胜恨之入骨,建议挑拨魏胜和南宋朝廷关系的便是他,如今要进攻海城,他立刻请命为先锋开道,在前方率轻骑探路,看到山上有人影晃动时,就命人一阵乱箭射去,丝毫不怕里面的埋伏。

“宋人素来狡猾,这山路之上必有埋伏,我等不若在进山之前,先行放火烧山,纵使他们有万千妙计,也敌不过山火之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