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同样是路,第一次走和重走一次,速度是完全不相同的。
卫添喜将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事情交给洛书文去做,并且十分大胆地替洛书文争取到了足够的科研经费,洛书文没有让他失望,给她的回报便是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成果取得了井喷之势。
而发生的这一切,其他国家是完全不知情的。
没有人知道洛书文究竟在搞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想怎么搞,但是当科研成果摆在他们面前时,这些人懂了。
洛书文作出的第一代科研成果名字叫‘玉兔号’,主要负责小型太空物资的运送,可以替代小型运载火箭。
当银灰色的‘玉兔号’通过科工院的检测,停放在航空飞机起飞台上时,科工院那些院士级的工程师依旧觉得有些懵,还有些飘。
看着高新技术研究院的人来来去去地往那‘玉兔号’上安装不同的东西,航天局的杨院士问洛书文,“洛主任,你们高新技术研究院往‘玉兔号’上安装的东西是什么玩意儿?怎么看着有点像是天线车呢?”
洛书文解释,“那是月面勘测器,一共十六台,当‘玉兔号’着陆在月面时,我们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这些月面勘测器呈梯度矩阵的形式发射到月球表面,然后让着十六台月面勘测器组成一张勘测网,利用现有的超声波勘探技术、电法勘探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手段,对月球表面下蕴藏的矿产资源进行一次详细的勘测,历时大约一年时间。等明年,我们的二代‘玉兔号’航空飞机带着空间站着陆在月面上时,便可以针对这些月面勘测器搜集到的数据进行采集了。”
杨院士凝眸,“可我看着不仅上了十六辆天线车,还上了四辆大轱辘的东西,那又是什么?最重要的一点,‘玉兔号’有充足的能源供应,可以支撑往返地月之间,但那些天线车呢?他们以什么为能源供应?一年时间可不短,如果能源供应不足的话,怕是这些月面勘测车工作不了一年就会失效。”
“所以才有了您口中所说的大轱辘车,准确的说,那些大轱辘车的名字应当叫做能源补给车。我们将小型核聚变电池安装进了能源补给车中,负责能源应急补给工作,平时的能源供应主要还是依靠太阳能生电。”
“您知道的,月球的一面永远朝着太阳,所以那一面的勘测工作根本不是问题,月面勘测车通过太阳能生电便能合成充足且澎湃的电能,但月球有另外一面是接收不到太阳光的,于是我们高新技术研究院便设置了交叉勘探的模式,让月面勘测车行走在黑暗与光明之间,通过一系列优化控制方案,我们基本上可以保证月面勘测车所吸收的太阳能可以自给自足。如果出现了紧急情况,便可以利用能源补给车来进行能源应急补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