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京察
岳谨言有一位同门师兄,名叫韩博文,两人在读书时是志同道合之辈,互相引以为知己。岳谨言家中贫寒,只有一寡母与他相依为命,读书赶考的费用不是一般小户之家能负担的起的,因而纵使岳谨言为人聪慧,读书又奋发上进,在中了秀才后,就已准备放弃科考了。若不是韩博文屡次上门劝解,又资助了岳谨言一笔银子,让他继续参加乡试,岳谨言根本没有机会考中进士,留任京城。
或许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岳谨言的母亲,对他来讲最重要的人就是他这个同窗挚友韩博文。这份情谊,是雪中送炭,是少年意气,是知遇之恩。
只是岳谨言为人就像他这个名字一样,谨小慎微,读书虽然有天分,后来也入选了庶吉士,最后还是被分配到了都察院这个如今已算冷门的衙门,做着七品小官,不争不冒头,很容易让人将他遗忘。
而韩博文则被外任到湖州的归安县做知县,归安也算一个富裕小县,韩博文为人正直也有抱负,一心想要将归安县治理好,奈何却因为一桩官司惹上了杀身之祸!
事情说来也是非常简单,一农户因为良田被侵占,而状告归安县一富户沈忠。韩博文自然是依律而判,审核了状纸之后,就判了沈忠归还其田地,并且仗责三十。那时候县衙的师爷就阻拦过韩博文,因为这沈忠的父亲是刑部尚书沈修文家的大管家,历任知县遇到沈家的案子都是绕道走,从没有人敢接沈家的案子。
只是韩博文年少意气,人也有点固执,脑海里想的是“君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一介家仆之子?何惧有之?”
而事发后仅仅两月之后,韩博文就接到了京里的一道委任状,将他平调到了琼州府!说是平调,倒不如说发配,琼州就是今日的海南岛,在那个年月极度贫苦,地方闭塞、百姓穷苦,并且环境多瘴气、潮湿,很多囚犯流放都会到琼州。对于一个中原内陆之人,调任琼州,实在不是一个好差事。
只是上面下达了命令,韩博文不得不从,去琼州的路上已经染了病,好不容易抵达琼州后,接连几日高烧不退,那地方又缺医少药,苦苦熬了一个月之后,连公堂都没上过一次,直接命丧琼州!
当岳谨言收到韩博文去世的消息后,简直悲痛万分、泣不成声,三天三夜未能合眼。只是等他了解到事情的始末之后,岳谨言心中就生出了这个复仇计划。
在他看来,shā • rén者就是那高坐庙宇之上的刑部尚书沈修文,若不是他纵容家仆,若不是他玩弄权势,又怎么会让韩博文无辜受累,最后病死他乡!连棺椁都因山高水远,无法运送回乡,一辈子灵魂无法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