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窥唐 > 第166章 太快了

第166章 太快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长安至洛阳的总路程约有八百多里,就唐代两京的官道来说,其中前半路是长安至陕州,一路看起来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实则因有潼关、(秦)函谷关等军事重地,官道被历代皇帝修筑地十分平坦。

出了潼关,即是崤函古道中的函谷道,全程道路主要沿黄河南侧而行,因而又被称之为黄河南岸道。

而抵达陕州后,想要去洛阳,便有三条道可选,一条是黄河漕运古道,西起三门峡,东出渑池,与新安交界处,汉唐时期因京畿坐落长安,此道十分发达,留下无数古栈道遗迹、仓储遗址。

第二条南崤道,由陕州交口向南,走菜园、过南陵、雁翎关、沿永昌河东行,经安国寺出陕县,过洛宁城村、杨坡、入宜阳三乡、韩城,沿洛河抵达洛阳,此道开凿较早,习惯称之为周秦古道。

第三条北崤道,由陕州古城向东,过磁钟、张茅、至硖石关,经观音堂、英豪、渑池、义马、新安,出汉函谷关,即可抵达洛阳。此条道路开通与东汉末年,据记载,应是当时曹操为了西征方便,借助青龙涧河流支流交口河切割崤山形成一道狭窄的通道,群山挟古道而行,道路盘曲如羊肠,不时穿行于绝壁之间,是潼关以东最险峻的一段,习惯称之为曹魏古道。

南北崤道相比,南崤道地势相对平缓,沿路又有诸多山水名胜,如雁翎关的响屏山,宜阳境内的女几山、锦屏山、一路林木苍翠,风景绝佳。

隋唐时期,崤函古道交通进入鼎盛时期,沿途驿馆设置周全,三十里一驿站,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白居易诗《从陕州至东京》有言:‘从陕州至东京,山低路渐平,风光四百里,车马十三程。’换言之,也就是长安、洛阳分别至陕州,各设十三处驿站,又因长安为京畿,多出一站。

玄宗时期,快马急报,长安至洛阳,半天即可抵达,徒步前行需十天左右,为了等宣义坊第二、第三批人马赶上,李君羡已是极力压制前队人马行进速度,几乎遇站必停,逢亭必歇,一天之内还是出了潼关,进入含谷道,直逼近秦函谷关。

前路坦荡,黄河之水滚滚作响,郝呈带斥候游走了两个来回,勒马急停在满面愁容的李君羡身前:“这样下去不行啊,以这般行进速度,怕是今日就出了函谷关了。”

出城之前,也是觉得在抵达陕州之前一路无甚大碍,这才将郝呈提前调了出来,也确是一路过来无甚大碍,就是没想到,岔子竟然出在走的太快上了。

如今正值初春,赴任各州的官员定然会选择在陕州驿馆歇脚一夜,依这般速度,明日中午便能抵达陕州,李君羡虽有公验在身,也架不住随行货物太多,必然不能于陕州驿馆逗留到二、三批人马赶来。

最好的办法是能在函谷关逗留一日,但没个由头,想在军事重地函谷关逗留,无疑是天方夜谭。

短叹一声,李君羡仰望长空,只见几只秃鹫盘旋于华山北麓的绿林上空,时不时发出几声如杀猪般的吼叫,响彻空林,刺耳之极。

“你说王妃会不会对函谷关感兴趣啊?”

郝呈闻言,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皱眉道,“女儿家应该对这种军事要塞不感兴趣吧。”

“是啊,我也知晓女儿家对此不感兴趣,可如今也只有王妃发话,我等才有可能停驻函谷关一日,减缓行进速度。”

“怕是不行!”郝呈打断李君羡的设想,“与王妃随行的那个婢女,今日已是催促了好几次,嫌我等行进缓慢了。”

说话间,又到了一处长亭,车马照旧停歇,筹备饭食,饮马待命。那邱定也是看出李君羡不想行进太快,了解了其中原由后,出一个非常之大胆的计策——养寇自重!

出了函谷关后,管理驿站的驿长不再是各州指派的兵曹,而是多由当地富户担任,同时也出资维护驿馆设施,这样可以减轻朝廷每年对驿站的维护费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