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4 太阳照常升起
一抹晓光刺破天际,长安城大门照常开启,两拨人马分别由通化门、明德门飞驰而出,千牛卫所乘军马到底比杜怀恭所带先头人马所乘民间马匹快了许多,眨眼间消失在雾色之中。
临近的坊民被奔腾的马蹄声惊醒,嘴里咒怨着:“喜庆节日,还让不让人好好安睡了?”咒怨完,又缩进温暖舒适的被窝里,抱着玉臂上下蠕动。
城墙上戍卫的兵士也揉捏着稀松的双眼,议论纷纷:“长安正是喜庆,这般急匆匆赶出城去,是着急为岳丈敬新春第一杯酒吗?”
便有那监门叉腰笑道:“或许是赶着迎一小妾,喜上加喜,同庆新春呐!”
刚排好今日的值班次序,金乌还未爬出山头,又一匹人马浩浩荡荡冲出城去,马蹄过出,将坊民嬉闹时积攒的炮竹碎片,刮起数团卷风,迎着城墙上的戍卫纷纷打去,顿时怨声载道。
听说礼部早在除夕之前,就已经开始在城西金光门北临的居德坊搭场,乃圣人请各州进奏官与外邦使臣一同欣赏舞乐,坊民平日难得一见宫中舞乐,今日可要借居德坊空旷之地,好生欣赏一番。
一大早随意弄了点吃食,呼朋唤友,结伴而行,赶往居德坊。或许是看到朱雀大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吓得金乌在云头穿梭了两个来回,便消失不见了踪影。几近午时,天空发暗,恍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也难打消坊民心中的喜悦,竟将那咆哮的电闪雷鸣,当做舞台上的鼓瑟齐鸣,欢呼之声久久不散。
送出第三批后续人马后,见天色忽变,崔知悌急忙与杜崇赶来崇贤坊,却见那魏郑公正与李君羡商讨对策。
病情已然如实呈报,李二仍是一副泰然自若,大张旗鼓,接着奏乐、接着舞,是对千牛卫有信心,还是看得起他李君羡与一众流痞,或者说是,对大唐国运信心十足?
是,人心稳定确是至关重要,但若像今日这般再继续浪下去,别说天色好转,就是开飞机成批运来陈皮,也救不了长安。
听魏徵言,今载是个丰收之年,朝廷与民间组织的各项欢庆节目,会一直持续到上元节后第二天,这还不算关内道各州逐渐赶来赏析上元节灯火的周边百姓。
届时长安人满为患,若是病情一发不可收拾,是紧急封城呢,还是任由百姓回家?回家就意味着病情会蔓延至关内道其他州郡,继而扩散至其他诸道,江南道、岭南又能存储几多陈皮,期间万一所需药草中其他药草也紧缺了,又当如何呢?
就算是为了大国颜面,一旦病情扩散,京中文武自会有所察觉,紧接着便是富贵之家,且不说有药贩子借机大发国难财,就权贵为了自保,长安各医坊的药草也会被搜刮而空,坊民届时算个屁吗?
几人一时间难有对策,而三批前往岭南的人马出了城后,就如泥牛入海,一去杳无音信,唯有干着急的份。
不出所料,三日内果然金乌不曾现身,正月初六还下了一场雨夹雪,这可让翘首期盼于正月初七人日赏梅的游客欢喜非常,各寺观内大批游客进进出出,茶肆酒楼人声鼎沸,连那人烟稀少的城南,也聚集了不少外来游客。
坊民的欢喜仿佛是在嘲笑崇贤坊众人杞人忧天,更是嘲笑堂堂魏郑公,出入时顶上还要戴女子所用的纱罩,城内喜庆与各坊唇梅,它不香吗?
不香,很不香!初七人日过后,很快就有坊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拖家带口前去医坊医治时,长安各医坊已然人满为患,比那欣赏春梅的游客还要壮观。
坊民再也不嘲笑魏郑公顶上的纱罩了,短短一日,宣阳坊万年县县廨旁的彩缬铺被抢购一空。到了正月初九,细绢、皂绢也能凑合用;初十时,粗布遮面,也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