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天降斯于大任(三)
大方略李君羡已经指出,至于天亮后宫中是否会下放调令,已非杜崇力所能及,眼下最终要是赶在天亮之前,从昌明坊内先给杜怀恭挑选几个得力助手。
以前杜崇与昌明坊的流痞只是合作关系,你帮我我帮你,大家相互有个照应,真让杜崇驱使众人从长安一路奔波千里,纵马急赴岭南,还要尽快往返一个来回,期间不折腾出半条命来,已然算是命大了,众人又不是傻子,自是说破大天也不会去的。
但随着皇甫林川身死大安坊,李君羡以雷霆手段解决了城南霍乱,还为圣人嘉赏,瞬间一个富有远大前途的明主形象,悄然刻印在众人心中,连当初那些想着做个门客混吃混喝之人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至于那些一直游离在外心思不纯的墙头草,在看到金吾卫在大安坊斩杀二十七人,棺木被埋于城西三里荒地,也悄悄收敛了心思。
当然,不收敛也不行,毕竟如今长安一众流痞已然各有归处,连个领头庇护之人都无有,再想如从前一般逍遥自在,也得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
昌明坊内灯火大盛,杜崇匆忙之中简单摆了几桌酒席,聚众一团,道明了其中原委,举杯道:“此事关乎长安万千性命,明公能放心托付我等,自是对我等抱有厚望。只是身负重任,又千里长奔,不容有失,杜某在此也不强求,望诸位弟兄心中有所衡量,举杯共饮之后,有心出力者,近我前来!”
举杯共饮过后,确实有七八人冒头近前,而此行一路皆需策马疾行,杜崇对几人马术也略知一二,远远不够与杜怀恭同行的先头人马。
但见杜怀恭提起酒坛,又给众人一一斟满,自己随手拎起酒坛,豪饮数口:“此举不仅关乎长安万千性命,亦是明公对我等初次考验,大事若成,明公厚报自不用多言,长安百姓也会对我等有所改观,说不定,朝廷还会有所嘉奖。从此等再也不用背负市井无赖、流痞之名,堂堂正正于崇贤坊做个上宾门客,也不会为人瞧不起,望诸位心中有所衡量,最好毛遂自荐。”
豪言壮语已是道尽,徘徊犹豫之人仍在犹豫,千里长奔赶赴岭南,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众人对自己的能力一清二楚,这一去,保不准命就搭在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