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八章 《河洛神功》的诞生
但不论任何封印皆非永世无忧,自封印之日起每隔七百年松动一次,此乃天数,亦与大衍之数有关,所以瀛洲山每隔七百年浮出水面一次,每次存世四十九年。
由于伏羲知道自己终究要离开凡界,担心有拉神的传人再来作乱,因此在瀛洲山石壁上的河图洛书中留下道痕,以待子孙后代之有缘者参悟习之。
伏羲留下的道痕叫做《万象神功》,即任何一名有缘者参研石壁所得出的感悟尽不相同。仁者得仁,智者得智,渔人得鱼,樵夫得木,武者得武,修者得仙……倘若无缘则一无所得。
但伏羲在蝌蚪文的叙事一段里还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一身法力除了天赋以外,其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他对河图洛书的参悟,这河图洛书不是他伏羲创造出来的,而是上天赐给他的宝物,龙马负图出黄河,神龟驮书现洛水,故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
这也就是在告诉后人,如果有身具大气运、大智慧、大机缘的人看到河图洛书之时,完全不必去观看他在其中留下的道痕,而应该自行从河图洛书中悟道,其成就或许会比他这个圣人更高。当然,更有可能的是比他这个圣人低上十万八千里。
由此看来八仙参悟蝌蚪文之后在其它二十三间石壁上绘出的图形也并非全无道理,不然石破天也不会在参悟了二十三幅图像之后感悟伏羲留下的道痕成功!那便是武者得武了,而且石破天在武之一道的成就应该高于八仙中的任何一人。
这一点从袁天罡的占卜结果来看也是如此,那张羊皮地图上不是写着只有名字里带中坚的人才能得到真传么?
看明白了叙事篇,钱青健决定直接感悟河图洛书,而不是去感悟记忆中的二十三幅图像以及伏羲留下的道痕。
这并不是他瞧不起八仙和石破天的感悟能力,相反,他认为自己对图像的感悟能力不如上述九人。之前他也不是没盯着那些图画尝试过,结果是一无所得。
况且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人没有一个是能看懂蝌蚪文原文的,甚至酒后触发了灵感写出《易筋经》的张旭和杜甫也不具备他钱青健现在的翻译水平。
既然能看得懂蝌蚪文,若是不试一试原汁原味的河图洛书,那岂不是守着西瓜捡芝麻么?
行不行,悟上两年再说好了,反正以现在的身体条件,想出也出不去,再说了,就算能出去了,就凭这孱弱体力,如何横渡汪洋回到陆地?就算能回到陆地或者是灵蛇岛,若是找不到治愈心剑的方法也找不到扫地僧,一旦《长春功》的轮回大限到来,还不是死路一条么?
他这一悟又是两年。
或许他就是伏羲所说的那种身具大气运之人,或许他真的命不该绝,天可怜见,两年后,竟真的被他悟出一门《河洛神功》来!
……………………
ps: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后来飞走其二,只余其三,是为“方壶”(即方丈)、“瀛洲”、“蓬莱”。
《列子丶汤问》有云:“……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写到了这一章,关于侠客岛的这个脑洞也还没写完。仅仅这一个脑洞牵扯到的历史、地理、神话传说、航海知识等等真的可以说是《万象神功》了,它就是包罗万象!而不是我这个作者在吹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