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此事薛太后知道逼儿子也无用,她送走儿子,细思一番后,便一面派人去薛家,让兄长做些准备,跟吏部招呼一声,一面又派人召了次辅杨卫的夫人杨老夫人,让其携嫡长孙女杨静瑜入宫。
且说夏家,甭管夏家内里和以宓如何,但以宓被赐婚燕王,紧接着先帝驾崩,燕王为辅政王,夏家还真是水涨船高了,不说别的,夏家有几个适婚却尚未定亲的公子小姐,来夏家说亲的人家就差点踩烂了夏家的门槛。
儿子们尚可等得取了功名再行议亲,但两个姑娘,夏以菡夏以珠一个十六一个十五却是等不得了。
不过夏以珠虽是以宓的亲妹子,但过来给夏以菡提亲的人家却明显比夏以珠条件好上了一大截。
这却是虽然外人不知夏家人和以宓关系如何,但有些事却不难打听,例如夏以珠只比以宓小了七个月,以宓的母亲韩氏和夏二老爷刚和离,夏二老爷便娶了这位寄住在自己家里的表妹夏二夫人柳氏。
稍有底蕴的人家都会避忌着些。
夏以珠看着母亲拿过来的那些人家资料,眼泪扑簌簌掉,这还是柳氏精心挑选过的,可这都是些什么人家,商户,大地主,稍微好一点的一个是个四品官员,但却是个三十好几还带了两个拖油瓶的鳏夫。
可是听说大房那边给夏以菡提亲的却都是很好的人家,连侯府伯府的公子都有,凭什么?她没夏以宓那么好命,有个国公府的外家,能嫁燕王爷,可她相貌却是生得比夏以菡好多了,凭什么好亲事都是夏以菡的?
柳氏看女儿伤心,心里也很难过,但还是忍了难受劝道:“珠儿,这几户人家都是母亲精心挑选出来的,虽然外人看着不好看,却实惠。”
见女儿停了落泪,看着自己,就怜爱的摸了摸她的头,道,“珠儿,你别看你大伯母给你二堂姐选的是个侯府的公子,但母亲打听过了,那位不过是武安侯府三房的幼子,文不成武不就的,待将来侯府分家,没有爵位,又继承不到什么家产,日子能有多好过?不过就是个好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