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吏部司的选拔考试!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第四题:策论,就是写一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计献策的文章。
题目: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何以解之?
翻译过来就是,如今全国上下都严重缺乏钱币,致使商品交易困难,百姓们叫苦连天,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什么情况,堂堂的大唐帝国,竟然缺少钱币?
是的,还不是一般的缺乏,而是非常的缺乏,尤其是开元年间以来,随着国力强盛、商业繁荣,对钱币的需求量极大,而国家又没有那么多钱币,结果就出现了——钱荒!
也就是没有足够的钱用,给日常生活、商业交易带来了极大困难,甚至朝廷给官员发放俸禄、都是少半钱财、大半实物,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必说了,以物易物、麻烦至极。
……
有人问了,国家为什么缺乏钱币呢,这个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中国境内自古就缺少金、银两种贵金属,无奈之下,这才实行了铜本位钱币制度,也就是铸造铜钱、交易流通。
问题是,铜矿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加之开采困难,严重限制了铜钱的铸造数量。
比如现在的大唐帝国,一年铸造的铜钱大约是三十二万贯,即三亿两千七百万文,即使这些铜钱全部进入市场,不计损耗,平均每人每年也只有六七枚钱,这明显不够使用的。(大唐开元时期人口是八千万)
铜钱数量少也就罢了,偏偏国人还有大量存钱的习惯,达官显贵们大都建有巨大的钱库,里面的铜钱堆积如山,小门小户也会积攒一些铜钱,以备不时之需。
这就造成了市场上流通的铜钱,进一步减少!
另外吗,还有一些奸诈商人,竟然大量的毁钱炼铜……比如一千枚开元通宝,融化之后,大约可以得到四斤精铜,再铸造成铜器出售,至少价值十几贯钱,也就是十几倍的暴利啊!
再加上陪葬、磨损、流出(当时的高丽、扶桑、吐蕃、南诏各国都使用大唐的货币)……等诸多原因,造成了铜钱严重不足,甚至出现过大规模的钱荒。
如此难题,竟然出现在了试卷上,估计够考生们头痛的了,不过对李昭来说却不算什么。
后世的历史论坛上,有的是关于钱荒的帖子,李昭看过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随便借用几位大神的论点,写出几种缓解钱荒的办法就行了。
十几条建议、洋洋洒洒数千字,李昭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