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
洋战争,并接连侵占了10多个国家和地区。那时的东条神气十足,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如今丢盔卸甲,连吃败仗,到处挨打,内外交困,矛盾重重,又怎能不使他发愁呢?!
内阁会议结束后,东条没有顾上回家就无精打采地把辞呈交给了木户。木户问他想让谁接替他的职务。“我不想说我看中谁,”东条讥讽地回答,“我以为重臣已经选定了人选。”然后他便沿着长长的走廊向天皇的办公室走去,最后一次以首相的身分拜谒天皇。
7月18日下午,“重臣”们在开会物色接替东条的人选,会议是在皇宫西厅内举行的。侍从长和枢密院长也参加了会议。一向支持东条的阿部大将提议由米内出来组阁。
“我确实曾一度从政,”米内说,“我不妨试试再当海相,但我不能当首相。军人受的教育是片面的,不宜担当这个角色。政治要由政治家去搞。”他强调说。
近卫赞赏由海军大将米内出任首相,但是木户反驳说:“本土防卫的强化、本土陆军兵力以及宪兵力量之增强,迫使我们在陆军中物色人选。”若B523和米内也默认。几分钟之前,米内还曾警告选择军人的危险性;此时,他提议由上一年晋升为元帅的现任南方军司令的寺内寿一伯爵组阁。
近卫是一个饱经世故的资产阶级政客,鉴于连吃败仗,人心浮动,担心爆发革命。他说:“国民现时似乎是在向左派革命漂移。一切都朝着这个方向。打败仗是可怕的事,但革命却更可怕得多。打了败仗,我们经过一定时期还能恢复,但是左派革命起来了,却会破坏国体。”他想知道寺内元帅能否控制不同政见分子。
“他行,”木户说,“但他还在前线,远离本土,请他回来很困难。我们还是另外物色人选吧。”
米内又提名一个陆军军人,是梅津美治郎大将。梅津是屠杀中国人民的刽子手,是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敌。早在1935年7月6日,他任天津驻军司令时,就与国民党政府的何应钦,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出卖河北主权的《何梅协定》。如今,这位关东军司令刚被召回,接替东条的参谋总长职务。
“刚任新职就调走,不好。”木户表示异议,他私下想,梅津可不是个好人选。
近卫又提出一位海军军人,即在“二二六”事件中曾差一点遇害的年迈的铃木贯太郎。“他跟我一起在枢密院工作,”院长原嘉道说,“我很了解他。他决不会接受。”平沼提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俊六,大家反应冷淡,没有再议。
米内又提出一名陆军军人小矶国昭,“这人不错,有能力,又勇敢。他在我内阁中任职时,我很了解他。”米内介绍说。
“他与陆军相处得如何?”木户问。
“我想是不错的。”阿部大将回答道,“他与东条不同。”
“他是第一流的人物,笃信宗教。”平沼评论说。
“我不反对,”若B523说,“虽然我并不了解他。”
冈田认为,他们物色人选太仓促了,近卫同意他的意见。这样便使争论变得冗长而无结果。最后,他们只好让天皇在3个陆军军人寺内寿一、俊六和小矶国昭中选择一个。时钟已指向晚上8点,他们已经争论了4个小时,由于把责任推给天皇,使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木户立刻启奏天皇,建议在作出选择前先问问陆军寺内能否回来。答复是东条提出的,他为梅津大将接任他的参谋总长一事刚好在宫里。东条反对在这一紧要关头解除寺内南方军司令的职务。这样便只剩下俊六和小矶国昭了,而天皇在考虑了木户的陈述后,选中了后者。
夜里,近卫辗转不眠,开始为小矶担心。他能控制住左翼分子吗?他能保持dú • lì于陆军吗?也许应采取二人联合首相制,一个是陆军,一个是海军,例如小矶和米内的结合。既然米内自己举荐了小矶,俩人显然是能相处的。
第二天上午,他与平沼男爵商讨了这个问题,平昭认为这个主意很好。更重要的是宫内大臣木户也同意。但米内不愿任首相。他既然拒绝东条让他入阁的邀请,现在却接受显赫得多的职务是“不恰当”的。不过,他答应出任海相。
近卫非常高兴,好像米内已接受了联合首相职务一样。米内入阁,又有木户和天皇强有力的支持,那也无异于联合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