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张俊奇遇记
古人云:shā • rén放火金腰带,那还真有不假。
副总管都是正六品,那正牌总管便是从五品,甚至是更高的正五品。
原因便是这埕口盐场足有一千守备军,监管着盐工盐丁三千余人,各处聚集着总数五千余的战俘劳力。后者可是一重担子,但也是因为有了他们,埕口盐场才只用了半年光景,便一举把齐鲁之地的盐场桂冠摘到手中。
这个盐场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它推行的是晒盐法。
众所周知,煮海为盐。中国自古以来走的便是煎盐法,至少在此之前。晒盐法乃是绝对的先进技术。
即使它之效能比之后世的现代化盐场来,就是蚂蚁与大象的区别。但在眼下这个时代,晒盐法比之步骤繁琐的煎盐法来,那就是跨越式的大发展。
煮海为盐,不是简单的把海水中的水分烧干,便拿的到盐的。在这之前尚有一道程序,就是堆灰淋卤。先民浇在盘铁或盐撇子上的非是那天然海水,而是卤水。欲取卤水,盐民先要在海滩上挖出道道沟渠,涨潮时引进海水,退潮前筑坝拦潮,海渠里蓄满海水。这些海水不能直接拿来煮盐,而是要把它浇在红草烧成的灰上,吸足盐分,再让太阳晒出盐花,再刮出来堆成一堆一堆的。这就就是堆灰。盐民在海滩上用泥垒出无数的盐塔,塔底夯实,留一条水槽,槽的一头通到一只水缸。盐塔上铺上厚厚一层稻草,稻草上再摊平吸足了盐分的灰。最后靠下雨或者人工用淡水浇在灰上,这才是淋卤。
煎煮制盐的方法操作复杂,需用大量人力准备柴薪和煎卤水,因而成本较高,而且大盘铁日夜仅能煎二百斤,小盘半之,生产效率比较低。
而晒盐法呢?陆谦提出此法,也是只对了一张嘴的本事。一切都是手下人操办。完美的将晒盐法从陆谦的‘脑洞’变为现实。
一夫之力,一日亦可得二百斤。因晒盐法无柴薪费之故,且节俭民力,于是那盐价极是低廉。
煎盐法之盐价高数十钱一斤,而晒盐法之盐价极高则不过钱二文一斤。是以,陆谦以十钱一斤甚至更高价格贩卖食盐,他的心肝绝对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