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粮食
想要发展,外国的市场和外国的资源必不可少。日本人为了发展经济,只能从外界掠夺财富。美国人很明确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允许日本人恢复经济的同时,也着手于拆解日本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因为这才是日本对外扩张与掠夺的根源。
从一九四六年十月开始,一直到一九五零年,根据美国人制定的农地改革法案,在乡地主土一町步(约合十四点八市亩)以上的出租土地中的一百九十四万町步,被美国人以战前的土地价格强行收购,并转卖给四百二十万户普通农民。
由于战后日本经济崩溃,日本的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所以,购买一件东西的价格,是战前的百倍之多。以战前的价格在战后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强行掠夺。而所谓的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白送。
所以,这样的改革,非常受普通民众的欢迎。在美国人的监督下,日本各地迅速成立了“农地改革委员会”。人数明显偏少的日本地主们,在美国人的枪口下,毫无反抗之力。土地迅速的被他人瓜分完毕。
由于美国人对日本的农地改革,日本农民们种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这个前提下,种地的产出也明显提高。这使得日本人在进行了农地改革之后,逐渐摆脱了战后经济崩溃后,饥饿的阴影。
而且,当人数众多的农民稳定了自己的生活之后,日本战后浮动的人心,也终于完全安定了下来。正如经济评论家西忠雄所言:“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美国人这么做,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虽然,对日本的农地改革在最初缓解了日本人的饥饿。但是,后患也不小。
日本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小的可怜。一旦分割成数百万份,每一份就更是小的可怜。而按照人本性而言,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被分散到每一个个体手中,再想聚合起来,就会难比登天。
想要重新凝聚,至少会有数百万人的利益,需要调和。这在不使用暴力强迫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因此,美国人对日本人进行的农地改革,实际上阻断了日本人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
而美国人生产效率高、农产品价格低的秘诀,就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人失去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之后,日本人农产品的价格,自然会比美国人高。而产量却不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