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提名奥斯卡
而伴随着这首《雪绒花》,《音乐之声》在英国,几乎是传播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连小学生的音乐课,学的第一首歌,也是这种简单而华美的《雪绒花》!
至此,《音乐之声》在欧美人的心中神格已成。即便是再苛刻的评论家,也无法逆着人心大势,凭空指摘这部已经深入人心的作品。而余生也毫不意外的从阿尔伯特华纳那里得到了一个小道消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余生的这部《音乐之声》会轻而易举的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虽然并不确定是哪几项提名,也不确定是否能得奖,但这个消息,已经足以让跟着余生混的班底们兴奋起来了!
不过余生倒是没那么兴奋。作为一个在后世热爱文艺的穿越众,余生知道这个奥斯卡小金人怕是没那么好拿!虽然后世的中国电影水平与国际相比,差了一些,但是有太多优秀的电影,即便质量极佳,艺术性出众,受众极广,也没有拿到这座小金人。
其中,除了艺术和票房这两条硬性标准外,不同的文化体系和不同的人,造就的不同的价值观也让大批的优秀电影就此落选。譬如在后世,被影迷和大量专业人士奉为经典的《肖申克的救赎》,便是最好的例子。
当一九九五年,《肖申克的救赎》在与《阿甘正传》的竞争中全面落败时,有无数影迷曾经破口大骂,或痛哭失声。而落败的原因无他,《阿甘正传》写的是美国这个硬币的正面,而《肖申克的救赎》写的却是美国这个硬币的反面。
所以,余生对奥斯卡这个小金人的公正性,并不是笃信无疑。
至于,阿尔伯特能提前得知他的《音乐之声》被提名,却是走的正常路数。自一九二九年,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以来,其评选便是有两轮投票——第一轮是提名投票,先由学院下属各部门负责提名(采用记名方式),获得提名的影片,将在学院本部轮流放映,观后学院的所有会员再进行第二轮投票(采用不记名方式),最后以得票的多少决定影片是否获奖。
而“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发起人,却是好莱坞巨头之一,米高梅公司的梅耶。随即,各大好莱坞巨头纷纷看明白了这其中的好处——一战之后的欧洲元气大伤,原本兴盛一时的欧洲电影业衰落至极。如果好莱坞巨头们能够联手将这个奖项做大,那么今后就可以操纵电影行业的话语权和价值取向!他们说什么样的电影好,什么样的电影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