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 全面改革,永远昌盛
杨晞计划在他执政的这些年内,给予社会以非常大的改良,而教育方向的改革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最便利的途径。
如今大唐的国库情况杨晞大概清楚,可以用富的流油来形容。
国库殷实,那许多事就有能力做了。
杨晞决定在他执政开始后,要强制在每个县都建立一所官办学堂,以非常便利的学资收取那些才智不差的学龄儿童入内学习,那些才学不错但家境贫寒的人,可以全免学费什么的。
杨晞幻想着有一天能全面普及教育,让所有适应的儿童都能上得起学。
当然他知道现在要实现这一愿意非常困难,不顾现实强制推行的话,不但会带来非常大的麻烦,甚至国家都会被拖垮。虽然说现在大唐有点“富的流油”的味道,但真的要做那些改善民生的事,这些财富很快就会被折腾光的。
杨晞知道,自己该改良更多方面,想尽办法创造财富,以便惠泽更多的天下人。
如今虽然说大唐国库殷实,但天下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依然还很多,杨晞要做的,就是让天下的产出更多,先一步做到百姓都有饭吃,都有衣穿。
他穿越过来后,大部时间都忙着“救火”,不是平叛就是出征,大多时间接触军事方面的,直到自己当皇帝亲政后,才去关注各方面的民生。了解现在的生产力情况后,他有点“大跌眼镜”的感觉。
如今天下的种植大部地方依然停留在一年一熟的方式上,也就是一块田地,一年只种一熟作物,收割了就放着抛荒,这让熟悉后世时候一年两熟三熟种植的杨晞大为惊异。而且他也知道,如今种植的作物还是以粟、麦为主,产量巨大的水稻种植并不多,这也难怪穿越来大唐后,米饭吃到的时候也不多,大多时候都是面食,或者粟米饭之类的。还好他对吃食方面不讲究,并且也没什么精力去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