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章 演戏
李泌的话后,颜真卿和郭子仪一先一后站出来,表示了他们的意思。他们当然都是支持杨晞继位登基,执掌大唐的。李光弼也马上站出来,表示了与郭子仪一样的想法,支持杨晞马上登基称帝,避免大唐陷入混乱之中。接着多位禁军将领,庞忠、浑释之、浑缄、仆固怀恩、王思礼等非常“豪迈”地站出来,强烈支持杨晞继位登基,肩负起执掌大唐的重任。
当上文部郎中的岑参也站出来,发表了一番热烈洋溢的说辞,他希望杨晞主动肩挑起这副重担,给大唐百姓带来更多的福祉。
一般情况下,人都有从众心理,许多人是随大流,还有一些人在看到人家怎么做后,会改变自己的当初想法,认同别人所说所做的。随着这么多人,特别是像李泌、郭子仪、颜真卿、高适等重量级的大臣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支持杨晞,恳请并没表态的杨晞继位登基,很多人也马上跟着表态支持。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支持,一些原本在犹豫的人也呆不住了,他们担心表态迟了,会被杨晞记着受到报复,也马上站出来支持。最终房琯和张镐、李麟等人原本并不愿意杨晞继承帝位的人也有点吃一住,先后站出来恳请杨晞出来主持大唐事务,继李玢的位登基。
听在场的大臣们都如此说,几乎没有人站出来反对,杨晞对今天晚上这场戏这般上演挺是满意了。不过他并没有一口应承,而是推辞道:“诸位同僚这般,本王甚是惶恐。本王才疏学浅,要继位登基执掌之下,实是惶恐。还希望诸位同僚能作另外考虑,择陛下另外之有才皇子,拥立其继位登基。”
殿内没有人不明白杨晞这只是故作姿态,客气一下而已,没有人当这话以回事。高适、李泌等人马上出来相劝,让杨晞不要推辞,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天下百姓不受离乱之苦,就接受群臣的请求,继位登基。最终杨晞只能不再推辞,不过他还是没有马上答应,只是很不情愿般地说道:“诸位同僚的意思本王知道了,那本王就勉为其难,暂时代为主持朝事,以免天下纷乱,出现动荡。不过是否继位登基,还待本王好生思量一下再做决定,待过些日子再与诸位同僚商议。”
说到这里,杨晞停了一下,然后走到殿上,面对群臣而立,大声说道:“诸位同僚,永王李璘起兵谋乱,残忍地杀害了皇帝陛下。如今局势纷乱,希望诸位同僚与本王一道,齐心协力做事,好生替陛下举办丧事,并努力恢复大唐秩序。永王之乱,必须要严查彻底,将此事审查清楚,处置相关人员,要是任何人参与其中,定要严惩。希望诸位同僚能不懈于朝事,兢兢业业做事,千万别辜负刚刚逝去的两位大唐皇帝对诸位的厚爱。”
“臣等一定遵从忠王殿下的教诲,勤于政事,不敢有丝毫懈怠!”
高适第一个站出来应和,随即大殿内的大臣先后跟着唱各,最终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声音,大家发自内心或者不情愿地表示了对杨晞的支持。
杨晞也令众臣散去,不过留下了重要那些大臣,郭子仪、李泌、颜真卿、高适、房珲、李麟、张镐、李光弼、庞忠等大臣,继续商量事儿。
商量的结果也很快就出来,那就是马上为李玢这个可怜的皇帝举办丧事,丧事一定要隆重,并且全力审理和追查李璘叛乱这案件,将所有与之有关的人都查出来,依其所犯的罪给予相应的处置。
还有,如今是非常时间,长安城内的戒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为了搜捕永王李璘的党羽,长安各城门也暂时不打开,禁止城内外的人员进出,直到局势稳定下来,再决定何日取消戒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