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两千零七十章 设计

第两千零七十章 设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啊——!?”

荀彧瞪大了双眼望定张仁,细思许久之后才指着张仁道:“张世清呀张世清,我突然发觉你比起十年之前,着实不知已经阴险了多少!你这一招一但事成,那到底掺杂了多少的诡计在里面?”

张仁楞住半晌,他想这样做哪有什么诡计不诡计的?说穿了张仁这样做其实是想同时压制住曹刘双方的野心。

曹『操』那边不用解释太多,只要献帝没在曹『操』的手上,曹『操』就不能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多的事办起来就会名不正言不顺(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翻翻书,不管是志还是演义,曹『操』出兵攻打哪里基本上都是以“为国家平叛逆”这个名义的。在汉室还没有灭亡的情况下,出师有名无名可是件很重要的事。不要拿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哈),而日后曹『操』称王的事也有可能就此制止住。至于什么外姓自立为王,在那个年代可是件会引发公愤的事,引发出太多的不利因素。别说张鲁这个二百五,他想称王还想通过刘备的保荐(咳咳,这个是演义中的情节来着,正史中是阎圃劝阻了下来)。

至于刘备,张仁只怕在这个时候比谁都清楚刘备心底的野心,刘备那可是一直都想当皇帝的人。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禅,合起来可就是“封禅”,这或许已经能够解释很多事了。但是不管刘备的野心如何,刘备可一直都是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来拉拢与壮大实力,要是刘备想当皇帝而对献帝作出什么不该作的举动的话,那就前功尽弃。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因素而导致献帝让位给刘备的事,不过从大局上来看,只要献帝还在一天,刘备就绝对不敢这么做,最多最多也就是弄个王爵来当当。话又说回来,刘备称王却要比曹『操』称王“合理”一些,再怎么说刘备是刘姓的“皇室”子弟,刘姓子弟称王不会犯什么众怒。而且张仁相信,只要诸葛亮在刘备的身边,在刘备没有真正的建立基业,有称王的资本之前,诸葛亮也从大局出发来劝阻刘备的。总之简单点来说,张仁想把献帝安置到刘备那里,就是在制止住刘备可能想称帝的野心而已。再有一条,真正想救献帝出来,单凭张仁手上的人可能根本作不到,必须要借助刘备手中的一些人才有机会。

还有一个孙权,张仁在这方面都懒得去理会。在历史上孙权一直没有称过公,直到刘备称帝后,孙权为了保全自身还向曹丕举国称藩,就这样连公都没当就直接到了魏属的王爵。这种墙头草最会见机行事,稍有不利的事就绝对不会去做。在这种单纯的政治面上,孙权绝对会很老实的观察动静。

不过这些话张仁现在也实在不好向荀彧明说出来,真要解释只怕也很难解释得清。抓了半天的头皮,张仁稍有些尴尬的向荀彧反问道:“我的诡计?荀公不妨试言一二。”

荀彧道:“你这一招一但事成,除去能够阻制曹公日后称王之外,至少还有好几个计掺杂在里面。首先便是一个嫁祸之计,把圣上送去刘备那里,曹公必然会以为救圣上出许都一事是刘备定的计,继而迁怒于刘备,对你反到不会留心什么,继续装聋作哑之下你与河北的互市贸易不会因此而断绝;其次便是驱虎吞狼,哦,应该说是二虎、甚至是三虎竞食,挑起曹刘孙三家之间对圣上的争夺,对你这里便愈发不会留心。要是我没有猜错,圣上若是真的在荆州立都,你一定会在暗中全力相助刘备保守荆襄,然后维持三家间的平衡局势吧?”

张仁再次楞住,荀彧说出来的这些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而且因为这件事一直是张仁心底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所以也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说到底张仁的想法只是先尽可能的保持着汉王朝政局名义上的统一,然后借曹刘孙三家争天下时对经济方面的莫大需求来渐渐扩大当权者们的重商重开放的思想。如果按历史的走向,依旧把献帝留在曹『操』那里,等曹『***后,曹丕『逼』迫献帝让位的事那就肯定会发生,刘备与孙权也会先后称帝,那中原的政治格局可就『乱』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但发展到这种情况,张仁又该怎么做?死守着汉室臣子的身份与曹孙两家断交,转而只支持刘备?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作法,历史上诸葛亮都还对孙权自立为帝的事无可奈何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