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李善长的试探
在一些野草并不是十分茂盛的地方,我们也能发现一些残垣断壁。很明显,这些地方以前也是房子。
只不过是因为秦淮河河道淤积,住在这种地方,经常得做好抗洪的准备,所以很多房子就被废弃了。
我们一行从早上出门,中午就随便找了个小饭馆儿吃了点儿饭。下午继续干活儿,直到申时时分,才算把应天城内整个秦淮河段勘查了一遍。
回到金大富那里,我们几个正聊着今天的收获,马振宇则在一边迅速将今天勘查的情况整理了一下。
据初步估计,如果我们准备在秦淮河两岸各一里的范围内搞开发,共计是得占用土地约两万多亩。
这两万多亩几乎全部属于朱元璋的地盘儿,估计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属于当地居民所有。
当然,我们手中也有一些,但这些与朱元璋所控制的地盘来比的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两岸各一里的范围内,共计有房屋四十六处,其中小木屋三十三处,小石屋十三处。
这种地方也不可能有土墙房子。因为临近秦淮河,要是土屋的话,早被汛期上涨的河水给冲垮了。
马振宇说完了这些基本情况,我让大家议一议,如果真要开发的话,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总体规划。
金大富率先发言。他的意思很明确,以清理河道淤积为主,让秦淮河行洪顺畅,少受汛期水患的影响。
众人也都表示是这么个理儿。
也有人表示,如果沿河新建房屋,还是以木制结构和石制结构为主。这样,即使遇上大涝,房屋也不会受到什么大的损失。
陈元贵倒有个提议,不光要清理河道,还要修砌两岸的护坡,岸边都种上柳树。
另外,还要设置一道约两米高的堤坝。不过这个堤坝得设计得巧妙一些,就是以一排房屋作为堤坝。每间房屋都留下一个高约两米的架空层,这样可以有效地起到防水防潮的效果。
即使汛期河水上涨,也淹不到房屋的里面。
这个架空层,临近秦淮河的一边则是一个真正的架空层,里面可以堆放杂物。而背离秦淮河的一边则用石头等物封死,形成一道堤坝。
而这间房屋背离秦淮河的一边则规划出一条街道,房屋高出街道的约两米的高度都砌成台阶。
如此一来,这道堤坝便成了一道隐形的堤坝。既起到了防洪防涝的效果,又不影响这秦淮河畔的美观。
听了陈元贵这个想法,众人都是拍手叫绝。
因为那个年代,还是一个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年代,也不象现在有什么塑料之类的白色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