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飞云应求入长安,楚江寒依命下江南
酒足饭饱,方要回房休息,忽然走进一伙人来,为首一人,僧袍齐整,秃瓢苍髯,手持一柄降魔掌,一看不下五六十斤。李鸿定睛一看,但见其人宝相庄严脚步沉稳,便认出是少林寺真字辈高僧,其后二人,约莫四十出头,相同打扮,戒衣青鞋,手持佛尘,后背长剑,许是武当派高人。其后诸人,俱各携兵刃,或男或女,有老有少,僧俗尼道竟有二十余人。只见诸人三五一桌,也不多说话,各要了荤素酒饭也吃了起来。
那李鸿复向小二要了一壶酒,一样小菜,靠边而坐,不禁思量起来:这伙人马俱是各名门大派子弟,今番聚在一处,定时为了那宝剑而来。连日来一直想不明白:十年前,这把宝剑明明是献给了当今皇帝,又怎么会在此间出现?且不管如何,为了区区一把宝剑,江湖定然是又起杀劫。
但细看这些人,有昆仑派成名已久的阴阳二子,崆峒派派的铁手道人,素服持剑者二人,其一是个女子,体态丰腴,面如碧桃,多半是峨眉山新近成名的千手剑、百臂钩,其余诸人,俱不能识得。
玉箫剑正沉思间,忽听得座中有人大骂淫贼,回头看时却是那千手剑欧阳岳,紧接着碗碟横飞,浆汤四溅,一声嗡嗡,千手剑早已宝剑出鞘,刺向同桌一粗衣少年。李飞云暗吃一惊:好快!也不容他多想,却见那少年不慌不忙,竟伸出右手二指,凭三寸血肉夹住来剑。这座上可惊坏了玉箫剑:凭我数十年苦学,不计寒暑,废寝忘食尚自不能做到,想这少年不过二十出头,便打娘胎里练起,也不可能做到,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又看那少年剑眉丹凤眼,四方口,虎背熊腰,虽一身粗衣,却是英气逼人,怎么也不像是个轻薄之人,但这欧阳岳出剑相刺,却是教人犯疑。只见那少年嘴角上扬,开口便到:“千手剑,好大的名头,在小爷看来也不过如此!奉劝老兄回山苦练个十年八年,再出山不迟,免得辱没了你峨嵋派的名声”。此言一出座中登时大惊,有脾气大的登时破口大骂,玉箫剑心道:原来这少年人却是来斗狠扬威的!欧阳岳出手之间没有讨得便宜,立马气沉丹田,暗用内劲,本想使出一招“游龙翻江”,这招重在丹田提气,用劲于臂,手腕翻转,双手互换,专破二指禅之类的外功,或是锤钩之类双手兵器锁住手中宝剑,当年老师传这招时颇为得意,自己也是自小苦练,不想此刻,提起用力,犹如石沉大海,真不知对方年纪轻轻,究竟有多大修为炼有何种神通。
这欧阳岳一招不成,右手弃剑,左手由打腰间摸出一枚燕子镖来,原地一个转身,口中叫道:看打!那少年竟动也不动,忽听得“叮”一声,竟是旁边那位百臂钩沈秋月以长钩挡开飞镖,没等美人开口,那少年却道了声“也罢!”。
这一闹可就惊起了满座的好汉,但见一虬髯道人张口道“好狂妄的后生!凭你的道行,也能接住这峨眉派的燕子镖?我来问你,你是崆峒派哪位门下?”众人看时,却原来是崆峒派派的铁手道人。那少年却立而不答。
铁手道人随即言道:“吾非别人,乃是崆峒派派的铁手道人是也!我来问你,你是我崆峒派哪位师兄门下?”登时座上哗然,谩骂之声夸赞之语各自有之,谩骂者言崆峒山门徒好勇斗狠毫无规矩可言,夸赞者却说这崆峒门下果然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