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脚色扮演
在说完秘密的话题以后,三人从灌木丛中走回大道上,准备各自回去歇息。累了一天了,家奴营中的小米饭正在召唤着天依二人。
“对了,”楼昫突然像是注意到了什么,开口问道,“什副,您今天去长陵中买了卷东西?”
“啊,是。”天依这才想起来自己手上还把着那篇莫子成的赋。
“这是辞赋?”楼昫好奇道。
“没错。”
“什副,可以给我看看么?”
天依同乐正绫对视一眼,随后将手上的卷子递到楼昫的手上。小楼解去了线,将简牍打开,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这篇文的名字:
“《皎人赋》。光这名字就知道它能风靡起来。”楼昫看着这个标题砸了砸嘴,“是写什么人的?”
“你看下去就知道了。”乐正绫同他说。
楼昫遂继续阅读那篇赋的序言。读了一会儿,他猛地抬头道:
“是说什副的!”
“是。”天依点头道。
“这不是莫公子写的么?”楼昫道,“当年还在司马的府上巡班的时候,仆役们就多向我传有关于你同他的轶事。当时我们都以为你要和小姐进郡府去,一道侍候他。但是后来你不知怎么就和什正到了这个军中。我后来也被调回了大营,没有继续听说这个事。”
“我自己内心有所寄托。他欲强迫我,我走投无路,只得入军。”天依向他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和你入军的原因是类似的。”
“莫公子那么好,为什么您还要那么抗拒呢?这是我当时想不通的。不过什副现在说内心有所寄托,我便明白了。”楼昫看着赋中的内容,“这辞采真好,我是写不出来。”
“哪里!你可比这莫子成厉害多了。”天依笑对道,“他辞采再好,他能用匈奴语写出文采很好的篇章句子么?小楼可以。”
听了天依这番言语,小楼也嘿嘿地憨着乐了几声:
“他们外夷有什么文辞呢?连文字都没有。我就算会说,我也写不出什么有味道的句子。”
“不,任何一个人群,只要它有语言,就会有自己的文辞。”天依摆手,“就算无文字,也存在口头的文辞。我们先前在河西的时候,你一直没听过当地的人在进行祭祀活动或者晚聚的时候唱过什么歌谣么?”
“那些牧人、祭司的歌谣……歌谣算辞章么?”
“算。”天依和乐正绫异口同声地向他说,“《诗经》中的《国风》,百多首,都是周代的采诗官从各地采集的民歌。那怎么就不算辞章呢?”
楼昫听了她们的话,又垂首想了想,似有所悟。
“你也可以在闲的时候,和其他几个人,做做这样的采诗官嘛。”乐正绫补充道,“不仅采汉地的诗,还采匈奴外域的诗,写成文献流传下去,对后世千秋万代研究我们这个时世都是有补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