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孙子兵法 > 分节阅读 3

分节阅读 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虚实第六[提要]论述“避实而击虚”

,“因敌而制胜”

的进攻作战原则。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地而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前来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得前来的,是以害威胁的结果。

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他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他饥饿;敌人安处不动,能设法调动他。

出兵要向敌人无法急救的地方,行军于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

行军千里而不困顿,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兵或敌人防守不严的地区。

进攻必然夺取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住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敌人不知其所守之处;善于防守的,敌人不知其所攻之处。

微妙呀!

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

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音。

这样,就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进兵时,敌人无法抵御,是由于冲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是由于行军很快,敌人追不上。

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深沟高垒坚守,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要害地方。

我若不想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去向。

所以,用示奇正之形于敌人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企图,而自己不露形迹,使敌人捉摸不定,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自己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这样,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我与敌人交战所用力就少了。

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使敌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处处防备;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这样,我所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

所以,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

兵力所以少,是由处处防备的结果;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

所以,能预知同敌人交战的地点,能预知同敌人交战的时间,这样,就可跋涉千里,同敌人会战。

如果既不能预知交战的地点,又不能预知交战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以我之心忖度、推断,越国的兵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

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人兵力虽多,也可以使其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交战。

故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挑动敌人,以求了解其动静治乱的情况;示形诱敌,以求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不利;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

所以,示奇正、虚实之形以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极妙的程度,能使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

这样,就是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很高明的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

把根据敌情变化之形灵活运用战法而取得的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人们也看不出来;人们都有知道我取胜的一般战法,但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运用这些战法而取胜的。

所以,每次战胜的策略、筹算都不是重复老一套,而是适应敌情的发展而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

水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用兵则要依敌情据而决定取胜方针。

所以,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五行”

相生相克,四季依次更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暗有明,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军争第七[提要]本篇以“诈”

“动”

“分合”

为指导,论述军队在战场上实际接战中的战机选择问题,要求指挥者创造战机,不失时机地把握战机。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受领国君的命令,从组织民众编成军队,到开赴前线驻地扎营与敌对阵,这中间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与敌人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了。

军争中最难的地方,又在于如何通过迂远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化患害为有利。

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