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枭臣 > 分节阅读 1584

分节阅读 158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成翼二子,只是梁成冲、梁成翼是正室所生,自幼又刻意培养成统兵的将领,故而地位最显。

“得淮东粮秣铁料,南阳将不虞大敌来围,还要写信报得太后知晓,让太后能安下心来。”元归政说道,心想这边跟淮东的关系由冷转暖,太后在崇州的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姨夫所言正是,”梁成冲说道,“我想在信里向太后谏言,想荐姨夫出知南阳,执掌南阳政事……”

“得成冲信任,虽前路荆棘,我万死不敢辞!”元归政说道。

南阳本是残地,在梁成冲率部西进之时,江宁都懒得派官吏过来收拾残局,南阳的官吏任命,自然就都落在梁成冲的掌握之中。

严格上来说,元归政属于宗室子弟,第一代永昌侯与大越高祖是堂兄弟,但这时候元归政硬要做南阳知府,而将永昌侯的爵位交由留在江宁的长子元锦秋继承,江宁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能力阻止了。

梁成冲眼下只控制南阳一地,南阳知府一职在梁成冲势力之内,自然是格外的重要,但梁成冲不擅政务,这个职位要是不给元归政,就只能从宗族里选一名能者任之。

当很显然,与淮东的关系还要靠元归政来维持,再者为在南阳立足,元归政奔前跑后、立功最大,他出任南阳知府,也是众望所归。

梁成冲也顾不得随他西进的几个族叔都明争暗抢要担任南阳知府这个位子,当场就宣告要荐元归政担任此职,将这桩事定下来。

元归政娶梁习及梁太后的幼妹为妻,与梁氏也是沾亲带故,但毕竟不算梁氏宗族中人,听梁成冲让他出知南阳,也是欣然大喜,这大半年来辛苦奔波,也算是有所回报。即使考虑到梁氏宗族内部会有反对的声音,也当即毫不推托的应承下来。

梁习在东平县给部将斩杀,东平兵马残部大多随叛将降了燕虏,而随梁成逃入东平县城的梁氏宗族子弟却给诛戮一尽。

梁氏宗族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在河中府以及随梁成冲进入南阳的梁氏宗族子弟,依旧众多,牢牢控制着南阳及河中府兵马,梁成冲所任命的南阳主要官吏,也多由梁氏宗族子弟把持。

如今南阳知府这个最重要的位子,落到元归政的头上,梁氏宗族内部自然不可能会平静,不可能任何人都没有想法。

元归政晓得他想坐稳南阳知府的位置,必须要依赖于与淮东的关系,这也是他目前在南阳所起到的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元归政不由的猜想:难道这也是淮东所预料到的情况?

林缚与他的谋臣们或许没有这么神机妙算,但有一点是淮东肯定早就看到的。

梁氏在沂南地区驻军以备淮东,很多将卒就是募自沂州地方。

徐州、沂州以及淮泗自古就是盛产精兵的地方,民风彪悍,习武者又甚众,长淮军、淮东军都喜欢从这些地区募兵,梁家控制鲁南之后,从周边地区募马也是当然之举。

燕兵南破青州、威胁济南,梁氏就调沂州军北进到济宁以为策应。青州战事之后,叶济多镝率大兵如潮水一般南下,梁成冲先一步率残部撤入济宁城,与沂州兵马汇合,最终拉出来西进的兵马,实际也是以沂州兵马为主。

沂州在淮东的控制之下,原沂州兵马的家小大多留在家乡,没有机会随军西进,如今淮东大肆援救南阳,实际上将很大幅度上增加沂州籍健勇对淮东的亲近之情。

即使梁成冲对淮东仍有戒备之心,将来也未必不会因为利益跟淮东之间的关系有所反复,但很难再跟淮东为敌,不然将严重挫伤普通的沂州将卒的士气。

元归政心知他要在南阳站稳脚,就要担拔任用沂州籍将卒,但想到这个又恰落在淮东的算计之中,就难免泄气。

正文第76章药材贸易

元归政虽自视甚高,但生于宗室,世袭侯爵,除了为梁氏及太后在幕后奔波策划外,从没有公开执掌军政的机会。这次得梁成冲信任,执掌信阳政事,元归政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这些年,元归政不歇下来,与其说是野心勃勃,不如说是不甘心抱负得不到施展。

有粮有铁有骡马有兵甲军械弓矢,募民选吏屯田筑路修城建屋舍,诸事可为,南阳兵马就不再是丧家之犬。更重要的一点,源源不断的有物资从淮东运来,军民人心渐渐安定下来,不再惶惶难安。

除梁习族弟梁显仁率部守南阳南部的新野城,以备襄樊方面的长乐匪外,梁成冲亲率主力精锐驻守方城。

方城位于伏牛山东麓,西临桐柏山北脊,方城北面的方城隘口,是中原进入荆湖的第一道门户,也是著名的中原九隘之一。

守南阳必守方城,方城隘距与陈芝虎率部进驻的汝州甚至不足三百里地,可谓针锋相对。

西进军民,除以沂州健勇居多的两万兵马外,还有从济宁、曹州等地随军南迁的难民,约有十万人。

近十万西迁民众,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要靠赈济才能渡过荒年。淮东招流抚难,编工辎营;淮西也有样学校,编屯卒,元归政在南阳自然是极力推荐梁成冲学这个经验。

一方面广营屯田,增加军资供给,一方面,将流民的丁壮组织起来,作为储备兵员,增加南阳的军事实力,能在敌兵大军拥围过来之际,协助防守城垒,更能彻底的掌握南阳的局势,不用担心流民作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