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27
“经典!”在影评的开端,“旧金山纪事报”就用这样简洁有力的评论概括了整部电影,“整整一百一十五分钟的观影过程,惊心动魄、一气呵成!
兰开斯特饰演的完美警察形象迷倒众生,英勇机智、帅气迷人、沉着冷静、专注投入,明明是孤胆英雄但却又不孤单,整个英雄形象的塑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彷佛就是在洛杉矶警局生活着的矫健探员,电影将兰开斯特硬朗阳光、果敢强势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电影故事情节紧凑精巧,风格如行云流水,打破现在动作电影固有模式,回归传统复古风格,模式老套却不低俗,创新的同时坚持自我风格,紧张刺激之余高潮迭起,主线清晰明确,支线丰满却不累赘,三段式故事结构完美运用。除了反派角色略显薄弱之外,整部电影作为一部动作电影,无可挑剔!”
“旧金山纪事报”简短有力的评论无疑是对“生死时速”的最佳赞誉,最终九十分的评价对于一部爆米花动作电影来说更是格外难得,从他们的评论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满足了人们对动作电影的一切期待。
不仅是“旧金山纪事报”,其他媒体也都兴奋不已,纷纷抢在第一时间发表对“生死时速”的看法,更有趣的是,“生死时速”首映式当天只有三十多家媒体进入了洛杉矶剧院,这也就意味着,其他媒体想要撰写影评也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忍耐到周末等待全面公映了,但即使如此,媒体们也都不愿意错过这一场盛宴,纷纷对首映式进行报道,对观众的反应进行报道,用这种方式参与到“生死时速”的浪潮之中。
这浩大的声势比起两年前引起轰动的“终结者2”也不遑多让,即使是二十世纪福克斯自己都没有预料到。至少从声势来看,“生死时速”应该不会弱于未来上映的“真实的谎言”太多,这又是一个利好——对“生死时速”剧组来说,而“纽约邮报”已经是心惊胆跳了。
紧跟在“旧金山纪事报”的身后,在票房赌局之中大出风头的“洛杉矶时报”也不负众望地第一时间对电影进行了报道,比起竞争对手紧扣电影主题进行评论不同,此时已经隐隐成为“与雨果最为亲近记者”的尼古拉斯·麦克伦每一次都可以展现出迥异的视角进行评述,这一次也毫不例外!
第887章挑战经典
“当我观看过‘哈德森之鹰’之后,曾经一度以为雨果·兰开斯特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在动作电影里了——因为羞愧难当。但出人意料的是,当‘生死时速’登陆大屏幕时,我不得不为雨果·兰开斯特起立鼓掌,和我一样的,还有两千名参加首映式的观众。”
尼古拉斯·麦克伦一如既往,在夸奖雨果的同时总是不忘吐槽一两句,这也成为了他的一大特色,在这篇名为“动作电影革新”的影评之中,尼古拉斯又站在了截然不同的视角上进行了评述。
“动作电影又称为惊险动作片,是以强烈紧张的惊险动作和视听张力为核心的电影类型,电影故事总是无法跳脱固定模式,一个勇敢机智的主人公对抗令人难以置信的危险局面,经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暴力打斗和枪战,达到一个胜利的结局。从传统层面来讲,动作电影的观众对象主要是十五岁到三十五岁的男性观众,包含着打斗、特技、飙车和爆炸的电影,正义战胜邪恶为主线,而解决方法往往是诉诸暴力。
一般来说,动作电影往往会成为票房宠儿,但却不太容易受到评论界的认可,因为它们过于简单化的故事结构和平面化的正反人物描写。
动作电影在八十年代被推向了巅峰,‘007’詹姆斯·邦德系列、‘虎胆龙威’系列、‘夺宝奇兵’系列、‘第一滴血’系列、‘终结者’系列的巨大成功,将该类型电影推到了极致,从经典时期的历险传奇发展到了纯粹的暴力和视听刺激,暴力美学逐渐应运而生,影片的暴力走向游戏化、机器化、抽象画和唯美化,力大无穷又坚不可摧的当代英雄将特技效果和特技动作推向了更加暴力、更加疯狂的极致,这也直接导致了电影制作费用逐步攀升,在‘终结者2’达到了极致:出现了影史第一部投资过亿的作品。
同时,这也导致了动作电影受到了更多的诟病,故事情节薄弱、单调的男性英雄、漏洞百出的故事和角色设计、空洞无味的剧情挖掘,更是让影评人们对动作电影嗤之以鼻。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近年来的动作电影就是,‘啪啪啪,砰砰砰,轰轰轰’。无止境的打斗、无止境的爆炸,再加上无止境的打斗,这就构成了一部电影。
但‘生死时速’的出现却为动作电影开辟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没有爆炸、没有打斗、没有特效、没有高投入,认认真真讲故事,依旧能够打造令人赞叹的动作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