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94
,他不能不认真对待。
“很明显是让他们内斗,我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王贵口气相当的生硬,显然有很大的不满。
也是,他非常不同意现在撤军,认为应该一鼓作气推进,不到会宁誓不罢兵。
既然放在以后打,人家又不是傻子,怎能让你占了大便宜,最终还要再打一场大的战役。
刘錡眉头微蹙,淡淡地道:“虏人元气大伤,却依然有相当优势,就算数十万大军出塞,征战艰辛十倍,胜败两可。”
没有人去否认此话,宋军从沿河打到燕山,沉重的粮草辎重转运,已经动用了百余万人口,还是捉襟见肘,要是战线继续拉长,河北河东不可能成为,不要说粮草辎重转运成了问题,关键要在塞外作战,恐怕转运无法承受。
光是陌生的环境,还是充满敌意的目光,就足以让人崩溃,打仗可不是过家家。
其实,王秀抵达燕山叫停,除了政治方面考虑,军事方面主要是后勤问题,正所谓燕山是进攻的顶点,也可以说是第一阶段的顶点,再打就会出现不可控的局面,不是你想停就能停下的。
封元也懒散地王贵,诙谐地道:“几十万大军出寨,这可不是前汉时代,我们的甲仗粮草怎么办?那可是在别人地盘上打仗,不可能得到百姓实质性援助。”
王贵无言以对,狡辩?当着王秀岳飞等上位者,还是算了吧!想要堂堂反驳,你拿什么去驳斥,没有。
“只要虏人有矛盾,总会等到机会,干柴就缺把火。”刘錡淡淡地笑道。
王秀很满意,两位都统制和他意见相符,转手飞,温声道:“岳太尉?”
“大人策划周详,可以让都参军召集行军参军制定策略。”岳飞没有表意见,既然王秀定了调调,又有多数人支持,他也懒得再浪费口舌,五个军也不算少了。
“嗯,那就烦劳都参了。”王秀向张宗颜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只需要定下基调和大方向,具体事宜不用操心,自然有一干人众去策划。
张宗颜精神抖擞,正色道:“遵命,末将当召集各军都参军管勾行军参军共谋。”
“好,我这有昨天到的诏谕,事关禁军将帅赏功。”王秀说到这里,停下端起茶水悠悠地品了口。
这话,立即引起大家的关注,多日来小道消息天天飞,那么大的战事自然会封赏,朝廷不少都校任期也到了,大家各有渠道,更关心最可靠的消息,个个神态不自然了。
传闻岳飞正任北侍军都指挥,要加开国公爵位,韩世忠调任侍卫马军都指挥,张宗颜也要调任兵部讲武院祭酒,徐庆调任西侍军都参军。
西侍军几位大将也有传闻,邵兴将正任枢密副都参军,刘惟辅调任北侍军都指挥,王胜调任侍卫步军副都指挥,王权调任北侍军都参军。
一切都不是太可靠,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王秀身上,只有这位王相公的定论,才是最有权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