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57
洪皓冷冷地一笑,目光如刀子般瞥着钟离睿,沉声道:“这是王大人的断言?”
“大人自然有办法,七成恐怕还要高。”钟离睿怎能不明白洪皓意图,却直接来个将计就计,你不是说七成是王秀说的,那就是我说的,换成王秀的话恐怕更有把握。
从战略上去判断,金军失败成为必然大势,关键在于能否歼灭其主力,这里面就有个关键的猫腻,成败是一回事,能否全歼或重创又是一回事。
“现在,我们不能空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战场的变化是持续的,不断地变化完全可以影响整个时局,王大人的意思就是主动捕捉战机,决不能放任虏人主动撤退。”
最后一句话,说的大家暗自颌首,兀术绝不会坐等被包围,要么主动出击要么撤退,宋军主动抓战机是必须的,这是兵家的常识。
“虏人会撤还是主动南下?”秦桧担忧地说了句。
“难道还用再说?”钟离睿对秦桧可没好气,不免鄙视其问的愚蠢,进退战和全在形势,谁又能保证?。
秦桧相当尴尬,他对钟离睿是恨到骨子里,却又无法进行报复,只能咬了牙不再言语。
赵炅觉得火候差不多了,道:“诸位,还有何建策?”
李纲没有被说服,却不想再多说,多年和王秀的合作,他隐隐感到其绝不会孟浪行事,看来真的抓住了机会。
朱琏见众人不再说话,道:“算算大军开拔许久了,官家看办一次大庆,能不能发动民间募捐。”
“娘娘说的有道理,商人们赚的钵满盆溢,也应该让他们出钱支持朝廷。”赵炅眼前一亮道,一批批人随着政策富裕起来,商贾和工坊主屡屡诞生,是让他们出点血的时候了。
沈默倒是频频点头,尽管国家正在用兵,他也是震天价地叫穷,财政还没有到调敝程度。反倒是近期随着王卿苧发动,众多具有实力的商贾北上,一起去分果果去,带动了民间对战争的热情。
大批的战争债券被抢购,仅仅发生在这几天里,皇宋银行大门前,就汇集不下千人排队购买,江宁府不得不派公人维持秩序,到了昨天为止,太府已经收入四百万贯。
四百万贯是何等概念?足以支撑一两场大规模的战役。
秦桧眼珠子一转,高声道:“娘娘说的是,数十万将士用命,朝廷给予鼓舞也是必然。”
“让那些商人捐点钱,也是应该的。”李纲捻须认同,那群铜耗子也该刮下几层铜锈了。
朱琏和韩氏悄悄地商量两句,韩氏认为朝廷鼓舞士民得体,却认为办的太奢华,会引起不好传言。
朱琏深以为然,道:“沈大人,今年度支如何?”
第1540章廷议琐事
“今岁户部、太府库入各色税赋钱、帛、布、米粮并海外各色收入折钞四亿二千九百二十五万贯,足金五十二万两、银五百三十七万六千两,殿中省库入钱、帛、布、米粮折钞千三百万贯,金十万两、银八十二万两。太府审计院核实,官用、军费、民政支出折钞三亿儿百七十二万贯。”沈默作为主管财政的执政,枯燥的数字信口而来,简直就是如数家珍,不是一般的熟悉。
“看来还不错,还能支撑今年北方使用。”朱琏也挺惊讶的,都说打仗花钱给流水一样,看看国库盈余颇丰,算是放下了心。
沈默嘴角微抽,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外朝固然是颇有盈余,却还要作为储备预防灾荒瘟疫,地主家余粮也不宽裕啊!能省着点用就省着点。
秦桧青了朱琏的话,立即明白意思,献好地道:“娘娘,历年封桩钱,足以应付两年战事。只是王大人不断催促转运,恐怕靡费又要增加许多。”
朱琏暗笑秦桧滑头,不忘先把万一超支的责任抛开,先把自己洗的干净,道:“相公主持北伐时中兴大业,既然巳经开打了,纵然付出再大代价也要进行到底,朝廷也不是没钱,既然可以支撑两年,那就办了吧!不要怕花钱,花出去才能挣回来。”
话说的相当有底气,很大部分金银财帛,都是从海外得到了,朝廷的储备颇为丰厚,战争打到三面开战份上,竟然为了更换常平仓粮食,鼓励民间用旧粮酿酒,导致酒价越来越便宜,再看看户部、太府官员哭穷,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你们为国守财那是好的,却不能太吝啬了,有出才有进,天下升平的时候,仓禀的粮食绢帛不能放的太久了,更换的勤快点也无妨,至少还能卖个好价钱。
“既然诸位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快到元旦了,此事就请蔡大人主办,为前方将士募捐,就让户部和江宁府操持,一定要办的热热闹闹。”
话说,这场战争已经打了半年,在场重臣却觉得朱琏提议决策很不简单,这是要扭转江右民心,让他们知道朝廷并非无钱,更不可能增加他们的负担,至于为前方将士募捐,就是为了稳定民心,你为朝廷出点力,朝廷还好意思加税?
“陛下,渊圣小大王已经到了江北,不知朝廷要以何种礼仪迎接。”秦桧作为首相,既然国事说的差不多了,就把赵训的事情提出来。
自从受到王秀的官塘,满朝是大吃一惊,赵桓竟然还有儿子生还?是郑夫人的儿子,老宫人已经不多了,却也知道当年太子宫的郑夫人,朱琏却一直没有明确表态。
事情到了不得不面对,王秀既然把赵训送来,甚至连一点暗示也没有,实在让朱琏伤透脑筋,不由地道:“事情关乎渊圣,还是请官家定夺。”
赵炅眨了眨眼,他也不傻啊!十二岁的少年了,历经皇室的宫变,相对成熟了许多,突然多出个皇叔,实在有些不自在,沉声道:“王公遣人护送,就是让朝廷验明真伪,前次假冒福国大长公主,还有冒充渊圣皇子,不能不警惕。”
众人不是傻瓜,天子并不十分相信,更没有半点欣喜态度,又事关皇家血脉,谁敢多说话?也就是秦桧为首相,不得不硬着头皮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