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46
“总归是冒险。”李光犹豫地道,他也是很矛盾,两害相权取其轻,牺牲王秀名声有利皇室和两府,还是他能接受的,至少他相信王秀有能力挺过去,其他的执政却不行。
“无妨,此事由我亲自来办,诸位保持沉默。”王秀斩钉截铁地道,没有半点商量口气。
赵鼎眉头紧蹙,不悦地道:“恐怕操办不易,文实还是三思。”
“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此事干系到备战北伐,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王秀毫不客气地道,他不满地瞥了眼赵鼎,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还妄想让他承担不可预测的后果,真是幼稚的可笑。
李纲眉头一动,谨慎地道:“文实,这是何意?”
“也该到时候了,应该是做最后的准备,再耽搁下去,恐怕士民会反对朝廷收复失地。”王秀转首看着李纲道。
李纲瞪大了眼睛,似乎有话却不知如何说,王秀的话对他而言,不吝于晴天霹雳,应该是暴风惊雷后的一场甘霖。
“李大人,向来主张北上收复失地,怎么,到了这时候犹豫起来?”王秀似笑非笑地道,他把握到了李纲的命脉。
李纲吸了口气,勉强地道:“两个月前,还在避免士民孟浪,文实做事情,实在让人费解。”
“此一时彼一时,那是这把火还没烧旺,现在应该足够了,虽然还有许多不尽人意,只是时间越长越发不利。”王秀笑了笑,认为自己解释的够多,无需再多说,又道:“好了,各位各自去准备,一切事情我来筹划。”
话,说的极为专断,毫不照顾众人的情绪,放在平时却要引起非议,至少李纲会心生遐思,赵鼎也会公开反驳。
此时,大家却沉默了,甚至感觉王秀的专断可以接受,是因击中了他们的软肋。纵然有千万心思,他们总是离不开收复故土,利用此事掀起北伐的舆论,聪明人一点就透,都堂公厅内散发诡异地氛围,秦桧稍稍垂首,却不知在想什么。
本书来自
第一二三一章义利之辨
??
“对了,朝廷在海外占了那么多土地,有多少精力去管,恐怕百年后都要成为方国。”王卿苧对王秀热衷开疆扩土,那是很不理解,往来头一次需要两年,就算打通交趾陆路,往来也是很艰难的,还要造成大规模的杀戮。
耗费量的财货,还不如能从南海捞多少是多少,维系海外军州的代价太高了。
“当然有必要,就算控制不住,也可以作为皇室分封,大姐就不要多考虑了。”王秀不以为然地道。
他对南海乃至整个海外,都有了全盘的规划,正如王卿苧所言,就算是近代通信航海技术,也不一定能控制海外,就别说这个时代了,大宋行朝按照他的设想,开始向南州移民,又在倡导把天赐之地归入版图。
简直就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根本就消化不了,最终只能形成维系链条的断裂,海外的领土纷纷自立。
不过,他并不惧怕这种分裂,他要传播的是文化传承,而不是一个整体的帝国,华夏的文化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就算是分裂成方国,也会形成同文同种的圈子。
只要,能压制某些文明的崛起,取得全球性文化性传播,就不用担心香蕉人的出现,更不用担心汉家血气消耗殆尽,出现另一个时空坡坡和弯弯那种畸形的退化汉种。
“算了,是我多嘴了,你们男人的事,本就不是我们妇人参合的,要有闲暇多陪陪你家娘子,别冷落了她们。”
王秀又是一阵尴尬,只能捏着鼻子道:“知道了。”
“你不要稀里糊涂的,知道厉害。。。。。”王卿苧见王秀漫不经心,正要来两句,却听到外面有人叩门,急忙刹住话。
“吴宣、范离拜见王世叔(王公)。”
“想清闲也不能,真是命苦!”王秀无奈地一笑。
“好了,你们说事情,我去看十二娘和十四娘。”王卿苧翻个白眼,直接鄙视自家兄弟。
“大姐自便。”王秀无奈地摇了摇头,想得一时清净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