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5
“大人,在下的意见还是不能留。”钟离睿不反对王秀逼迫张启元投敌,但绝不愿看到被敌人所用,既然坐实了对方投敌,坐实了罪名宰了也就顺理成章。
“没那简单,既然虏人看重张子初,那就会竭力把他送出去,兀术甚至不惜墨未干,再次发动战争。就算你想杀他,还是会有人选择不相信,至少在江宁地界不行。”
王秀有和熟悉人做对手的打算,但他并不是极度自大的迂腐人,你了解对手,对手也了解你,那就不是一回事了。
他对兀术的战术和人生经历,非常的了解,对女真人的政治变化,也能大概知道,这就决定他占据了战略高端,往往能先发制人。
张启元是个异数,可以说是他这个异数,带动历史产生的异数,早就笨就碌碌无名的小子,成为大宋官场政治新星。嗯,应该说沈默、蔡易、钟离睿、宗良等人,全部是他带起来的异数,彼此的了解互有深浅。
应该说,张启元对他了解是颇深的,是一个极其厉害的对手,但他同样了解张启元,并不认为张启元足够了解他,因为他掌握天下大势,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土鸡瓦狗。就算如此,张启元依然找准他的死穴,差点让他万劫不复,这种人放任成长,的确是有点可怕。
同样,他理解钟离睿的心思,那是担心张启元成为劲敌,有河东之败,但绝不能因为这个,就说这厮无能。
但是,他不太情愿采取提前截杀的计策,那样同样不好说张启元投敌,只能让张启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最有可能导致后世砖家叫兽,给这厮来个大翻案。
毕竟,张启元为官经历清白,更是有手段有能力的大臣,经历真假两位帝姬,再加上河东之败后南北盟好,很容易形成阴谋论,这是他最忌惮的。
他要彻底坐实张启元投敌,让后世无人质疑,无人敢质疑,彻底地把这厮打入无间地狱,万劫难复。
当然,风险肯定存在,作为枢密直学士,张启元对大宋军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女真人必然会调整部署,对大宋行朝造成一定的伤害。
但是,那又能怎样?有利必有弊,不能看到弊端就萎缩不前,放弃大好的利益,还是那句话,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是土鸡瓦狗。
钟离睿却坚持观点,从他的角度看正是弊端,张启元太了解朝廷了,决不能放这厮到达女真,路上截杀是最好的办法,他决然道:“大人,决不能放任张学士北上,他对朝廷的威胁实在太大了,理应快刀斩乱麻。”
言下之意很明白,要王秀不要为了一己之私,把家国置于危险境地,只是说的委婉些。
王秀明白不说服钟离睿,自己的计划很难实施,耐心道:“涌叔,把行朝的国力暴露给虏人,能有怎样的危害?”
“知根知底,漫天要价。”钟离睿毫不犹豫地道。
王秀眉头微蹙,沉声道:“那就让他要价,朝廷五年后又是新的变化,他们又能怎样?”
钟离睿一怔,他不是胡搅蛮缠的人,一切都要有道理,王秀分明说出了道理。随着大宋行朝日新月异的发展,五年后又是一番景象,女真人保守的政策,无法跟上大宋的步伐,就算张启元带去了情报,那又能怎样?过时了。
但是,他还是不甘心,沉声道:“大人,张学士对朝野了解太深,文臣武将无不交好。”
说到对人的了解上,王秀不太赞同,缓缓地道:“不然,朝廷新人辈出,俊杰之士正在成长,数年后会陆续被大用,连你我迟早也会被他们淘汰。你认为张子初知道精兵简政,知道我的下一步打算?”
钟离秋愕然,精兵简政是王秀和他说过的,禁军要再次压缩,实现侍卫马步军三十万,侍卫水军十八万的规模,取而代之的是成立强大的预备队,就是职业化和预备役的结合,还有很多改良的举措,张启元肯定不知道。
“嗯,半道拦截还是必须的,能杀死他,也是他命中注定。”
钟离睿一阵凌乱,似乎有点跟不上王秀的思维。
第八三三章大宋士民的愤怒
甚至连刚刚离开相位的唐格,也以开府仪同三司身份,参加了朝会,他也断定张启元可能投敌。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能不带上自己父亲出走,不是傻子都应该明白,这是畏罪潜逃了。
许翰、谭世绩、吕好问说的不多,但他们也倾向于张启元叛逃,不然怎么解释张文山被抛弃,在他们看来,能抛弃生父的人,绝对会背叛家国。
赵谌是惊怒交加,他有点厌倦张启元,甚至怀疑这厮交通虏人,但绝没想过这厮会叛逃,仿佛自己的脸被重重刮了下,让他几乎陷入疯狂。
不过,连续的受挫,让他理智了不少,还是有些犹豫地道:“此时尚未证实,会不会是出去散心游玩。”
王秀看了眼赵谌,真是失望透顶,张启元要出去,绝对不会隐瞒朝廷,甚至会大张旗鼓地携老父回商水,无声无息抛下老父离开,怎么看怎么有问题,到了此时还自欺欺人,甚至为了维系脸面,故意做出错误的判断。
他也不再磨叽,当即道:“无论如何,定要找到张大人,他要真背叛家国,朝廷将会损失巨大。”
众人明白,作为枢密直学士的张启元,有着担任宣抚判官的经历,对大宋行朝国力了如指掌,他的背叛将让朝廷很被动,甚至会引发很大灾难。
“那该如何是好?”赵谌有点沉不住气了,不由地气急败坏地道。
“只能派出使臣传檄各处,全力搜捕。”唐格不是宰相,却不耽误他发表意见。
“好,立即传檄各处,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他要敢反抗,就地处决。”赵谌狠狠地道,既然满朝文武都认为应该严惩,他也再没有顾虑,心中的虐气腾腾燃起。
“陛下,虏人使臣才去三天,他会不会混入使团?”许翰提出了疑问。
赵谌一怔,转眼看着李纲,慢悠悠地道:“李卿家看怎样?”
李纲摇了摇头,道:“不会,使团目标太大,他绝不会把自己摆在明处,我看很可能就尾随使团北上,这样安全很多,也能随时逃逸。”
王秀玩味地看了眼李纲,能想到尾随使团,也是非常过人了,他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