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8
原本,他是不赞成组建车兵的,盖由曾经以五千大车狙击金军,却被打的一败涂地,认为战车过时。
也就是王秀竭力推行,也勉强同意组建车兵旅镇,当他看到车兵的犀利,顿时引发了兴趣,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名臣,无论忠奸评价,却没几个是傻瓜,几次去捧日军车兵营观看,才发觉战车和往昔兵车、辎重车的不同。
不断传来的战报显示,新式战车攻守兼备,完全能和马军进行对抗,让他不断去了解,最终从犹豫变成坚定支持。
王秀笑的很矜持,他就知道新事物、新科技、新发展需要实践来证明,相信今后一段时间,大宋禁军的改革,将会向更深层次迈进,许多不被看好的利器,将会大放光彩。
就拿禁军编制来说,也要进行更加灵活的编组,让每个旅镇都能单独作战,甚至每个营都具备dú • lì作战能力,这就需要禁军编制更加合理化。
今个,天气不错,他约了李纲去上清云霄观,只是带了徐中悄然前往。也是没有办法的,他和李纲是两府正副宰相,位高权重,私下会面总归是不好。
没有骑马也没有乘坐专用马车,而是做了马车前往。
倒是应该说说两年来,江宁府的新变化,马车行业的发展,大量水泥道路的铺设,能够体现出大宋行朝的发展。
雇佣马车并不稀罕,这行业早就存在了,还发展为远近的业务,居民出行非常的便利。
不过,杭州率先提出市政发展概念,以费苏为首的学院派官员,促成定点路线马车,以城市内外干道为主,每隔千步设一个站点,一刻钟为限一辆四轮马车到站,循环往复载客,这就是公交车的雏形,学院派的官员学以致用。
当然,那些随机雇佣车行,也没有丢掉饭碗,他们根据费苏的建议,全部改成双轮轻车,体现出快捷便利。
杭州的商人思想活跃,自然看到极好的‘钱途’,有钱不赚那是傻子,就这样以杭州王家、施家为首的车马行成立。
站点式的马车方便市民出行,五个站一个铜钱,或者一个站两个钱铁,也能让市民消费得起,比你走路快多了,对于消费不起轻车的市民来说,绝对是方便省钱省力的选择。
好的经验自然要传播,费苏上奏朝廷,请求在江宁府推广,哪想到江宁府很不感冒。
江宁的商人可就不愿意了,眼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却赚不了,这叫哪门子事,最终闹了起来,惊动了朱琏。
经过了解却是新鲜事物,还是以王门子弟为核心的学院派搞起来的,能解决一批人的生活,还能方便居民出行,这是好事啊!她给赵谌说了,下旨江宁府速速办理。
这样,才让费苏的善政推行开了,江宁的主要干道上设点出车,那些都是能载二十人的四轮车,速度不算太快,绝对比行走方便的多。
也算是刚刚实行半年,就得到士民交口称赞,大家也舍得拿出钱享受,甚至有商人提出,要在其它军州推行的同时,
行在和周边军州开通定期来回的马车,也算是个创举。
平时,固然有租赁车子来回,却是因人因事,这会是设有站点,定期定时来回,表面差不多,意义却大不相同。
有时候,看是差不多的事务,仅仅一个环节的变化,就决定影响力的问题。
四轮马车和双轮马车都是马车,对后世的硬性却截然不同,双轮马车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进入汽车时代,四轮马车却能够顺理成章,伴随工业革命,进入汽车时代,也是王秀发展四轮马车,又不放弃蒸汽机研究的目的。
王秀用这种不引人注目的方式来到,有感便利条件,道:“大人是不是做四轮马车前来?”
第1133章王秀对禁军发展的规划
“轻车。..”李纲淡淡地扫了眼王秀,又道:“杭州率先发起的动静,可不小啊!”
“学以致用而已。”王秀颇为自豪,市政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政治经济中的学术,发展城市才有商业,要发展城市就得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方言外之意,被他有意无意地过滤出去,不就是说王门子弟形成学院派势力嘛!
君子不党并非前唐党争,更不是结党营私的勾结,而是建立在共同志向上的泛官僚、工商者、科技人员等团体阶层松散体,领袖人物也就那么几人,属于那种共同进退的同盟。
他不否认这个时代的城市,无论是排水还是交通,那都是水蓝星无以伦比的,却还要加入些服务因素,公交系统就是其一,方便快捷的善政,连士人也不吝褒奖。
本身,大宋世风较为开放,平等意识深入人心,既然宰相能和平民同在香浴堂洗澡,就拿杭州观潮来说,守臣前去观看潮汐,也没有五步一岗五步一哨,大家都站在一起,各看各的潮汐,为何不能同车?
李纲也颇为赞同,王秀固然需要防范,然其学术理论还是好的,多是经邦治国的举措,那些学院出身的士人固然思想激进,却不乏能人志士,比那些措大强了百倍。
不过,这也是他所忧虑的地方,随着学院势力不断成长,不断地进入朝廷,不断地渗入家国各行业,间接助长了王秀势力,他们都是受到更平等思想影响的人,几乎都主张二元化制度,甚至有人提出立宪,不能不让人担忧。
立宪可是心学正论提出的,比二元制更进一步,君主除了加盖玉玺,完全是家国象征,这群人还真能想。他是能接受二元制,看出其中对君权的限制,有助于文人集团的统治,却不希望完全架空天子。
还不是谈论的时候,他强行把念头压下去,平缓地道:“文实说,设立军中给水,我却认为已经有专门医官,可以检测行军水源,没有必要专门设置衙门。”
“不,大人误解了,饮水和用水完全不同,军中给水规模并不大,每个营配十人左右,烧水洗浴定时换衣。平时咱们还有五日休沐,何况征战的将士。”王秀很耐心地解释,又道:“将士征伐辛苦非常,就算得胜而归,士卒无不是形同乞丐,一身破衣烂衫、一头虱子蚊虫,古今大战,常因瘟病而无功而返,吏士多死于军中瘟疫。”
“看侍卫水军的官塘,军势相当的浩大,这就是军中给水好处,既然成功何不推广?”
李纲点了点头,并不表示认可王秀所言,也没有出言反驳,每战必有疫病,病亡者远远高于战死者,是谁也无法反驳的事实。
“剿灭叛羌没发生大规模疫病,却也造成不少人病故,六万余人不过是明面数字,大人也应该明白。就算六万人中,真正战没者也只是四万余,还要归功于改善了后勤辎重,医官配置到营队,汤药准备的也充足。要是能让吏士战后浆洗,换上干净的衣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