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84
并不算了解,也不想去恭维宰相,甚至很抵触,但作为朝廷大将,他根据最有力作战的方式去取舍,还是倾向于接近王秀,借势来压服那些刺头。
只要能取得几次重大胜利,他将取得绝对的权威,不要说高平了,连解潜也得屈服于他。
封元并不知道曲端的心思,他也不想去知道,只要对战争有利的,他会竭尽全力去做,既然见过了曲端,他也不想在长安停留,道:“太尉,前方军情紧急,在下还要追赶高太尉,就暂行告退。”
曲端站起身来,笑道:“既然来了,多停留一天也无妨,看子玄风尘仆仆,去驿馆浆洗休息,晚上我来为你接风。”
封元一怔,没想到曲端会给他接风,要是放在西侍军将帅,绝对的受宠若惊。不过,他却心下算计,一向很高傲的曲端,竟然从冷淡到热情,恐怕非奸即盗,自己定要谨慎才是,不要被这些老狐狸骗了。
连郭琰也心下惊讶,一项严酷著称的曲端,竟然对封元态度温和,其中味道让他品味再三,到底是官场老油条,片刻就悟出其中道理,捻须而笑。
曲端见封元迟疑,并没有在意,笑道:“就这么定了,让我也有幸宴请枢参大将。”
“太尉过誉,在下是不敢当。”封元一头黑线,曲端越是客气,越让他不放心,只是大帅都诚恳邀请了,总不能不给面子,不给人家面子,结果自己也没面子,花花轿子人抬人嘛
顺便提一下,殿前司西北行营是临时组建,行营将校都是暂时兼差,战后解散各归衙门。
当封元退下后,郭琰才笑道:“太尉,高子衡可不是易与之辈,他是进士出身,两府相公最倚重的大将。”
“封子玄又何尝不是”曲端看了眼郭琰,意味深长地笑了,他何尝不明白高平的后台。不过,看封元的任职履历,就能看出王秀乃至两府诸公,他们对封元希望很大,远远在高平之上,这就决定他借势的取舍。
郭琰摇了摇头,淡淡地道:“一切,还是以战事为重,殿前司能北调固然是好,留在泾原也没有大碍。”
“封子玄识大体,我不会看错。”曲端呵呵地笑了。
封元却不感到轻松,他来到驿馆回味良久,逐渐对曲端的心思有所了解,简直把他当成了对付高平的枪。
看来,正如王秀的判断,西北战局非常复杂,新军制实施不久,各项磨合期仍在继续,加上某些人的政治目的,导致人为地造成军中体制不畅。
西北行营这种怪胎,让人感觉尤为别扭,连曲端也有点无可奈何,这种体制的不顺畅,会对征战造成怎样的影响他真的很羡慕李长昇。
侍卫水军成立晚,无论是将校构成还是编制,都比较单纯,军令贯彻非常彻底,决不存在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的勾心斗角,王秀又视侍卫水军如禁脔,那些重臣压根伸不进手,才成就李长昇的如鱼得水。
现在看来,李长昇的坚持绝对正确,侍卫水军司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简直就是让人嫉妒。
他已经明白曲端拉拢意图,也权衡再三,应该说他和曲端的见解相似,非常符合王秀的战略指导,应该筹划如何让高平北上,加入对定难五州的进攻。
就算高平有小九九,也要拿下来。
王秀仿佛忘记了西北战场,或许是他对战争有绝对信心,完成混合编制的宋军,有着将星荟萃的豪华阵容,连个日落西山的党项也收拾不了,那他还不如直接出海得了。
他关起门来和沈默捣鼓了五六天,又有蔡易、宗良、宇文逸也过来,他们对丁银法、丁亩法进行了分析。
当然,他们首先要分析五路的民情和特点,推敲相应的变化,甚至是拿出成都府路的经验教训,反复进行比较,寻找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端。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各路的情况不一样,在成都府路实施大善,拿到京东就不一定行,在京东的大善,到了成都府路,可能就变了味道,因地制宜非常重要,不容任何迁就。
王秀是心急不假,但他同样万分谨慎,北方地区的保守力量,相对南方更加严重,丁银法和丁亩法,明显损害大量土地拥有者的利益,不能不让他谨慎再谨慎。
这也是沈默最担心的地方,经过战争的洗礼,富户死伤逃亡很多,有了大量闲置土地。
但是,就是因为人口的大量流失,一半以上闲置土地,被富人通过各种手段兼并,造成了五路出现大片的庄园,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不得不租赁别人的土地,虽说有人身自由,却要负担沉重的赋税,用他的话说是南朝士族庄园再现。
怎么回事有些土地所有者极为过分,不仅让佃农缴纳租赁费用,还要承担各项赋税,几乎到了收入的四成。
先不说那些佃农困苦,就是大量土地的兼并,绝不是朝廷愿意看到的,不要说还是战乱年代,民间招箭社林立,尚武之风抬头。单是拥有良田万顷,拥有大量佃农和护卫,就不能任由发展下去。
第931章曲端的歉意
正当他们热切地讨论利弊,气氛热火的时候,王卿苧来了,还是气鼓鼓地。..
西北的战事正在继续,大宋行朝好大的军势好猛烈进行,夏军也进行了一系列抵抗。
李彦仙的第五行营飞骑、龙骑两军近两万人,马军近万骑,步骑兵四千,外加车营、辎重、强弩等部队,刚刚越过长城岭就遭遇嘉宁军司洪州都统军统领的部队,这是由各部族马军,还有撞令郎组成的部队,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李彦仙兼差飞骑都指挥使,他以龙骑军为正兵,飞骑军为奇兵,整合两军的车兵和步骑兵,以辎重车掩护两翼,车营为军锋,硬生生抗住夏军猛烈进攻,没有出动马军反击。
原本,面对宋军的顽强防御,夏军几次冲击没有效果,再也没有打算打下去,而是派游骑监视,发觉宋军列阵不前,在传递消息后,来了两千骑就近监视。
哪里想到宋军龙骑马军突然杀出,他们想撤退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迎战。
结果非常明显,为了救出自己人,不断投入部队,逐渐形成几万人规模的大会战,正是李彦仙想要的结果。
别看宋军只有两个军,但他们的装备极为精良,还都是马军为核心的部队,上万马军和数千步骑兵,绝对是强大的力量,足以和夏军任何精锐抗衡所在。
夏军说是有两万,实际上除了五千装令郎步军,一万五千部族军中,也就是一半正兵,尽管负担也能投入战斗,但从人数层面上已经落了下风,就不要说甲仗器械了,完全不是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