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66
“他是南朝的宰相,对大金是仇敌。”
“邦交无常势,王文实非常希望大金内乱,岂能不横插一缸子。”兀术非常自信地道。
却说,王秀身为副相,自然非常忙碌,但他依然分出精力投身钟山书院建设,洪真扣准了他的命脉。
话说,因是王家投资办学,王秀从一开始就侧重理化,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要把钟山书院办成理工综合大学校。
当然,必不可免地还要设诗赋经义,张启元意外地应聘为客座讲学,讲授经义,实在让他意外,但洪真本着来者不拒态度,还是正式聘请张启元。
不能不说大宋制度的开放,朝廷大臣也能去书院讲学,有一份比较丰厚的酬劳,张启元每月有二十贯钱束,每年还有炭、绵、粳米等实物,这还是中等的讲学待遇。
当然,书院要根据学识评论,决定这些官僚客座讲学的去留,朝廷也不能干涉。因玉泉山书院名声鹊起,让朝廷官员对应聘客座讲学很有热情,绝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培养士人的圣地,他们自然不能拒绝,未来名士的香火情分啊
在钟山书院招生时,书院旁边还有一处**的学府,挂牌为钟山百艺技术小学校,是根据王秀建议分出来的,专门培养各色技术型人才的学校,说白了是培训技术工人。
既然是专门培养百工的小学校,自然不会被士人重视,就算对钟山书院,他们也颇有微词。
毕竟诗赋经义堂规模并不大,反倒是理化规模庞大,学生定额很多,超出诗赋经义三倍。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身后事,正是钟山百艺技术小学校支撑,让钟山书院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理工大学校。然后,钟山书院作为种子,直接分化成多所书院,这是后话不提。
王秀非常重视百艺技术小学校,培养高端人才固然重要,但熟练地高级技术工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你有了生产精密科技机器的条件,却没有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工人,有了可以进行生产的工人,却没有可以操作维护的技术工人,实在是铁定的悲哀。
他绝不容许畸形的发展,一切以正常的步骤培养人才,给予熟练的技术工人很高待遇,玉泉山已经开始做了。
...
第680章新安大长郡主
张启元是第一位加入钟山书院的高等文官,每月利用休沐去四次讲学,但那也足够了,一些知道些内情的人很不明白,他为何主动去当讲学,不是和王秀不对付嘛难道这厮发出和解的信号似乎有点说不通。
就在钟山书院招生时,新安大长郡主的车驾进入行在,尽管她只是亲王宗女,无法接受大臣出城相迎的礼仪。
但是,她又是北狩宗室女子中逃离苦海的第二人,比已经出嫁的福国长公主赵多福晚归了四年,联想到这些金枝玉叶所受的苦难,那份辛酸血泪,没有人抵制朱琏以公主礼仪迎接的懿旨,连御史谏官也懒的动嘴皮子。
就是,这时候谁要那礼仪说事,那不是找没趣,显得自己太尖酸刻薄了。
不过,迎接大长郡主并不需要太后,皇后韩氏和福国大长公主赵多福、楚国长公主赵柔嘉出面,就是很高的规格了。